1954~55年冬冰冻·百姓自救
铺床草打草绳鞋底加装“防滑链”
■杨娭毑,家住长沙市青少年宫后六堆子
1954年,我20岁,住在大古道巷。冰冻天,我到自来水站挑水,出来就是一跤,连人带水桶滑倒在道上。
那时长沙人的防滑措施,是给鞋子绑上“防滑链”。当年长沙家家户户的床铺上都铺着厚厚的稻草。大冰冻到来时,老百姓就取出床铺上铺的稻草打草绳,再将草绳绑在鞋底上。装了土式“防滑链”后,人们在冰上行走,就没那么容易摔倒了。不过1954年冰冻后,长沙的地面就像一块大玻璃,摔伤的人还是很多。
当年的防滑措施
长沙市民除了在鞋上绑草绳外,当时的车辆还在轮子上装防滑链。
大冰冻时,一些单位为了防滑,在街头砸冰,但收效甚微;很多人往地上撒煤灰(炉灰)、锯末,当时长沙市粮食一仓库供应的老糠成了防冰的“紧俏货”。
长沙百姓除了穿油鞋出门外,穿草鞋也能防滑,当时还有一种蒲鞋——是有鞋面的一种草鞋。
喝完红枣姜汤上街敲冰凌
■容海平,家住长沙市湘春巷49号
1954年,我还是个孩子。冰冻时,我去找电力局的亲戚冷世鉴。当年的电力局设在坡子街上,电力局内煮有一大锅红枣姜汤。每个职工都可以舀出姜汤来喝,我也“沾光”喝了一碗,刚喝完就感觉浑身十分暖和。电力局职员喝红枣姜汤,其实是为了工作,他们要提着竹篙满大街去敲打电缆线上的冰凌。
当年的防寒食物
姜汤与胡椒汤是当时长沙市民最好的防寒食物。有人还记得,他们的父母在1954年大冰冻到来时,为子女煮过沸腾的老姜汤或胡椒汤。汤里好像放了很多盐,喝了不但暖和而且感觉很来劲。那一年在平民区,用煤火取暖的人家并不太多。
1954~55年冬冰冻·记忆
小孩们自制竹篾皮雪橇
■舒先生,家住长沙市北正街
说起当年的冰冻天气,很多人还记得冰地里的童年。那时长沙街上还有茅屋子。1954年大冰冻后,茅屋子的茅草滴水成冰形成的凌杠子,又细又长还很扁,感觉就像一把玉做的大梳子。
那时街上的大小孩带着小小孩,到处去打凌杠子吃。东牌楼少年之家的红砖瓦上流下的凌杠子有两三米长。
街上很多小孩都在麻拐凳上钉两块篾皮,从高处往坡下滑。当然,也有直接将板凳翻过来用的,甚至搓衣板也被放到了雪地里。
当年的小孩最爱滑的冰冻地,是那种放着光,俗称“桐油凌”的冰冻地面。
往事已成回忆 还看今朝
那场令人惊心动魄的大冰冻已成记忆。对于年轻的我们来讲,近年来的“暖冬”印象也许更为深刻。据数据分析,我国全国性暖冬基本上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其中,1990年以后有11个暖冬;1997-1999年和2001-2004年为两个连续的全国暖冬时段。1952-2007年期间,全国强暖冬事件共出现了5次,分别是1979、1999、2001、2002和2007年。
1952-2007年全国暖冬指数及其线性变化趋势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全国冬季增暖的趋势非常明显,但存在较大的年际变化。在冷期中有很暖的冬天,如1979年;暖期中也会出现很冷的冬天,如1996、2000、2005年。2000年冬季,我国不少地方出现了持续严寒天气,南方一些地区出现了此前近20年来的最低气温,农业遭受严重低温冻害;2008年冬季我国更是经历了一场历史罕见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给各行各业造成严重损失。因此,这种在暖背景下的异常冷冬天更应引起我们特别的关注。(文/张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