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林匹克运动会回归绿色、回归环保经历了漫长的道路。上个世纪三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初期,从比利时的马斯河谷烟雾肆虐到造成两万多人死亡的印度博帕尔农药泄露事件,世界各地连续发生重大恶性环保公害事件。由于大自然对人类“竭泽而渔”的愚蠢行为之严重惩罚,使世界各国一些有识之士开始大声疾呼奥运会也要注意保护环境。
1996年,《奥林匹克宪章》将环境保护列入国际奥委会的主要任务之一。同年国际奥委会成立了环境委员会,并要求申办城市必须具备城市美化、环境优雅的条件。
1999年,奥林匹克环境保护方面的纲领性文件——《奥林匹克运动21世纪议程》获得通过,促进可持续发展成为奥林匹克运动的根本目标之一。国际奥委会在保护环境问题上的新倾向和对申办城市环保问题的新要求,极大地激励和促进了申办城市、申办国的环保意识和环保举措。
悉尼奥运会被称为第一届真正的“绿色奥运会”。提出节能、节水、减少垃圾、防止大气污染、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的承诺,会后大多数人感到满意。
第二十届冬奥会于2006年2月在意大利古城都灵召开。都灵冬奥会组委会在环境方面采取了种种措施,其中包括修改能源供应计划、整治废水循环系统、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等。联合国环境计划署认可都灵冬奥会为绿色奥运。
2008年8月北京奥运会为了更好地传播热爱地球、保护环境的理念,特意把“绿色奥运”作为奥运会的理念来传扬,将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并列为北京奥运会的三大理念。
北京奥运会留给我们鸟巢、水立方这样的建筑杰作,留给我们夺得51枚金牌、100枚奖牌的喜悦与自豪;奥运会还给北京这个国际大都市带来 “碧水映蓝天”的健康怡人的环境,提高了公众对空气质量问题的意识,在奥林匹克史册上写下光辉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