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兑现申奥时向世界做出的环保承诺
北京奥运会开幕之际,环境污染问题曾被国外媒体大做文章,甚至有媒体耸人听闻地说“在北京跑步咳嗽时能咳出黑痰”,以至于8月6日,4名美国自行车运动员真的带着口罩来北京了,并且做出的解释是“为了避免潜在的健康危险。”
直到奥运会结束,国外运动员的口罩也未派上用场。据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报道,晴空下北京轻松呼吸,美国铁人三项运动员里德说,开幕式后北京空气质量的大幅提升让她大吃一惊,她惊叹“真了不起!天空很晴朗”。行礼箱中带着口罩的美国人克利夫兰也说:“这里的空气没有问题,口罩至今没用上。”她还说,这真是个惊喜,一般在潮湿和空气质量不好的地方,自己的偏头痛都会发作,但在这里一点儿都没事儿。
美国人的感觉是对的。8月1日到18日,北京市空气质量天天达标,一级天占50%以上,为10年来历史最好水平——也就是说,奥运会期间北京空气质量为10年最佳。
资料图片:天安门上空的蓝天白云
这显然是北京多年来为改善空气环境不断努力的结果,北京兑现了申奥时向世界做出的所有环保承诺。
近十年来,北京市采取了200多项措施去改善空气质量。比如说大力推广清洁能源如天然气的使用。当时北京市天然气的使用量只有3亿立方米,但是2007年已经达到了47亿立方米。在过去几年中,北京市有5万多辆出租车和1万多辆公共汽车被淘汰,使用一些环境友好型的车辆去代替尾气排放较多的车辆。北京市从2008年3月1日开始,汽车的尾气排放标准与欧盟国家同步,执行欧4汽车排放标准。另一方面,北京将近有200家污染企业已经被搬迁或者停产。运营47年、供气比例曾占北京市供气总量80%以上的北京炼焦化学厂停产;北京首钢集团向河北曹妃甸迁移,北京地区涉钢2008年压产400万吨。为了改善空气质量、解决交通拥堵,北京市在2008年7月20日至9月20日的两个月时间内,实行机动车辆的单双号限行制度。
通过这一系列的措施的实施,北京空气质量一直在改善。1998年,北京市首次开始监测空气质量。2007年市区空气质量二级和好于二级的天数已由1998年的100天增加到246天。
2008年8月1日,夕阳余晖照耀着国家体育场“鸟巢”。
实际上,在大型赛事期间采取一些措施改善空气质量并非北京奥运会的独创。在1996年第二十六届亚特兰大奥运会期间,该市实施了一系列措施,以缓解交通和降低臭氧以及其它有害污染物的水平。各种战略措施包括新的公共交通形式,为现有车队增加1000辆巴士,改变交货日期,向私家车关闭城市街道,推行灵活的工作时间和远程办公。医学研究发现,这些措施导致了运动会期间哮喘的显著下降。2000年悉尼夏季奥运会时,悉尼实施了有针对性的类似措施,以便为运动员和旅游者保持较好的空气质量。
更多详情请点击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