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地理环境的气候都存在差异性(图片来源:百度)
我们也可以利用不同的地表物来调节太阳的间接辐射,因为不同的地表物对太阳辐射具有不同的反射率。“在可见光谱中,潮湿的深颜色的表面比之干燥而色彩明亮的表面的反射率要低些。它们的变化幅度从新雪的0.9 到干砂的0.4~0.5,干粘土的0.2~0.3 到草地原野的0.1~0.2,耕植黑土的0.1 到黑色沥青及平静水面的0.05。但是,表面反射率可因波长不同而各异,对于红外线辐射,大多数天然材料的表面反射率相当低。”另外随反射角度的变化,反射率也有一定不同。
对热传导的控制,白天地面物体受太阳照射吸收热量,由于各自热容量的不同,接受的热量也各有不同,向外界传导热量的速度亦各自不同。一个热容量高、质量大的冷物体,其内部通过对流和高传导率极易在长时期内吸收大量的热量;外界温度降低,它也能在同样长的时间内回送出这些热量。在炎热的白天,一座有厚砖墙的住宅比一座轻型建筑更凉快,夜间则较暖和。大的水体能使环境温度的昼夜及季节内波动趋于平衡。
如果地面的反射率低,传导率高时,就会出现温和而稳定的小气候。多余的热量很快会被吸收和储存,而当温度一下降,热量就释放出来。高反射率、低传导率的地面阻碍热交换,小气候就被引向极端,因为这种地面不利于调节、平衡一般气候的摆动变化。
对湿度的调节
环境相对湿度过大、过小都会引起人的不适感觉。对小气候环境相对湿度的调节,就是对小环境内水汽蒸发量的调节。无疑,水面附近水汽充足,在较阴的环境应避免空间过分封闭,需增加空气对流,减少水汽淤积。过大的
铺装地容易引起水汽上升,且又无水汽来源,因而空气干燥。增加空气湿度除了水面的直接蒸发外,还可以通过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
对于生长在山区的,对环境湿度、温度条件要求较高的特殊植物更需要综合利用地形、水体、其它植物,为其营造一个适当的小气候环境。当形成相对稳定的植物生态群落时也就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小气候。
对气流的控制
气流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风,只不过当气流很弱时我们感觉不到风的存在,对风的控制可以从阻挡减弱、引导形成等方面来进行。空气因气压、温度的不同而产生流动形成气流,气流受地形的影响是最明显的。山顶风速比平地大20%,山的背风面总比迎风面要平静些。但若背风面坡度平缓而迎风面陡峭,情形就会相反。此外,在开敞坡面上,存在山坡脚下的“逆温”现象。
地形对气候的影响本身又受建筑和植被的制约。植物改变地表形态,增加辐射及蒸汽面积,隐蔽地面,阻碍气流,从而形成比较阴冷潮湿的稳定的小气候。灌木和树木带又是有效的防风带,可使林带下方10~20 倍树高距离内风速下降至50%。在迎风一侧林带应当逐渐升高,而在背风一侧上方应保持适当开敞,以减少湍流。最好是浓密的灌木在下方,中密度的大树在上方。长绿植物在冬天的效果更佳。
利用建筑、地形、林带引导气流方向,对于营造小气候是非常有意义的。可以引来夏季的风,也可以阻挡冬季的风,只要主导风向随季节而变化。对于一般温和稳定的风,建筑和植物具有最明显的影响,但对强风就有点复杂。
总之,在营造园林环境的过程当中,我们是可以通过一些手段和方法对环境小气候施加影响的,使得各空间拥有更宜人的小气候环境和更和谐的景观。(刘破浪 孙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