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箱不是保险箱!小编搜集了关于冰箱被忽视的9个细节,你中招了吗?
又到“群蚊乱舞”的时候了,关于小蚊子的11大秘密,一一为你解开。
20世纪30年代,一个男子和一个女子驾驶着一辆破旧的汽车,面带茫然,他们不知何处才是落脚地。
由于沙尘暴肆虐、降雨稀少,南部大平原几乎成了一片不毛之地,失业人数不断增加。大平原上的零售商、佃农、机修工们断定这一地区前景黯淡。人们默默地收拾起家当,去别的地方寻找出路。美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生态移民潮开始了。
20世纪30年代初,逃难者们从堪萨斯、俄克拉荷马、阿肯色、得克萨斯、新墨西哥和内华达等州涌向加利福尼亚或返回东部。南部各州交通要道上,常可看见被沙尘暴扫地出门的移民大军,浩浩荡荡地向加州挺进。逃难者之所以把希望寄托在加利福尼亚,是因为该州气候温和,有较长的种植季节及多样的农作物。对于一直以耕种为职业的人们来说,加利福尼亚似乎是一个新的理想工作地。
不堪重负的加利福尼亚州政府动用多方力量劝说移民们去往别处。面对不听劝告仍不断涌入的逃难者,加州政府不得不派遣警察来阻挡移民进入。洛杉矶警察局长竟亲自带领125名警察,在州界充当人墙,企图拦截这些“不受欢迎”的移民。尽管如此,移民们仍蜂拥而至。30年代正是美国大萧条时期,人们生活都很艰难,因此加州人对这批移民的抵触情绪非常激烈。
到1940年,沙尘重灾区的许多城镇被弃为空城,有250万人外迁。约翰·斯坦贝克在1939年出版的《愤怒的葡萄》中,形象描述了深受“大萧条”和“沙尘暴”打击的移民惨状:“无数无家可归、饥寒交迫的人们被迫背井离乡。数以万计的逃难者,或坐汽车或乘马车,翻山越岭日夜兼程。他们像慌张的蚁群,东奔西跑,走街穿巷,到处寻找工作;东挖西采,左锄右刨,寻找任何可以果腹的食物;孩子们在饥饿中挣扎,找不到栖身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