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勒泰地区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部,地处阿尔泰山南麓,准噶尔盆地北缘。东北部与蒙古相邻,北西部分别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接壤,国界线长1145千米。东经85°31′37″~91°1′15″,北纬44°59′35″~49°10′45″,辖有六县一市,面积11.7万平方千米,人口65万。属典型的大陆性寒温带气候:春旱多风、夏短少炎、秋高气爽、冬寒漫长、多大风。年平均气温:山地丘陵低(4℃以下),平原河谷高(4℃以上)。极端最低气温为-51.2℃(1960年),是我国寒冷地区之一。主要气象灾害:干旱、大风、干热风、冰雹、低温、霜冻、寒潮等。
台站概况 阿勒泰地区气象局始建于1953年5月,称承化气象站,1997年1月更名为阿勒泰地区气象局。1991年机关及气象台搬迁至阿勒泰市金山路246号。原站址保留地面观测、探空观测、辐射观测及农业气象观测业务。属阿勒泰国家基准气候站。是国家三类艰苦气象站。
阿勒泰地区气象局内设四个职能科室和三个直属事业单位,下辖8个县气象局(站)、1个在建区域大气本底站。其中:国家基准气候站1个(阿勒泰),国家基本气象观测站6个(福海、青河、富蕴、布尔津、哈巴河、吉木乃),国家一般气象观测站1个(阿克达拉);在建区域大气本底站1个(阿克达拉)。参加全球气象资料交换、担负国际气候月报交换任务2个站(阿勒泰、富蕴站)。国家艰苦气象台站4个(阿克达拉站是国家二类艰苦气象站,阿勒泰站是国家三类艰苦气象站,青河、吉木乃站是国家四类艰苦气象站)。
人员结构 2001年核定人员编制179人,截至2010年8月底在编人数153人,其中:汉族116人,哈萨克族32人,回族1人,蒙古族3人,撒拉族1人;本科学历47人,大专学历57人,中专学历44人;高级职称7人,中级职称58人。离休职工3人,退休职工96人。
气象业务及现代化建设 开展得气象业务主要有地面测报、高空探测、农业气象观测、辐射、紫外线观测、天气气候预报服务、气候评价等,六个站承担编发天气报。1997年以来,通过9210工程先后建成风云2号静止气象卫星接收系统、MICAPS天气预报技术平台、区地县三级远程计算机终端广域网、办公局域网、阿勒泰农牧网站、NOTES网络等现代化业务系统。预报服务项目有12121气象电话自动答询、手机气象短消息、电视天气预报节目制作,新开发多种气象生活指数、森林火险等级等预报服务新产品。围绕地区农牧业生产、重大项目工程建设、生态环境保护、旅游资源开发、国防建设、防灾减灾等,开展公众与决策气象服务、专业气象服务、环境气象监测评估、气候资源开发利用、人工影响天气工程、防雷检测与工程设计安装及图纸审核等。
党建与文明创建 地区气象部门有党总支1个,党支部10个。2004年争创为地区级文明行业。到2009年底共有地区级文明单位3个,自治区级文明单位4个,全国气象部门文明台站标兵1个(哈巴河县气象局),全国气象部门党风廉政示范点1个(福海县气象局)。
地区气象局集体荣誉
1988—2009年,获地厅级以上集体荣誉23项。其中:
1988年被自治区人民政府授予“自治区农牧业十年丰收先进集体”;
1997年被阿勒泰地委、行署授予支援抗灾保畜工作先进集体;
2005年被中国气象局评为局务公开先进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