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伊犁州概况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以下称伊犁州)位于祖国的西北边陲,与哈萨克斯坦、俄罗斯、蒙古国接壤,境内国界线长达2174.7km,是中国向西开放的国际通道。伊犁州辖塔城、阿勒泰2个地区和10个直属县市,首府设在伊宁市,是全国唯一的既辖地区,又辖县市的自治州。伊犁州土地面积5.6万k㎡,人口270.23万,主要有哈、汉、维、回、蒙、锡伯等13个世居民族,其中哈萨克族占20.8%,汉族占39.1%,维吾尔族占24.1%。境内驻有新疆生产建设兵团2个农业师。
二、伊犁州气候概况
伊犁地处北纬42°14′16"~44°53′30",东经80°9′42"~84°56′50",地跨温带大陆性气候和高山气候类型,气候特点是温和湿润,昼夜温差大;夏热少酷暑,冬冷少严寒,春温回升迅速而不稳定,秋温下降较快;降水较充沛,各地间差异大,山区多雷雨;积雪丰厚,大风日数少;无霜期较短,浅山地带冬季有明显的逆温层。年平均气温3.3~9.6℃,年降水量222.0~497.1mm,无霜期98~179天,极端最高气温41.2℃(1997年7月19日),极端最低气温-43.2℃(1969年1月28日),日最大降雨量82.9mm(2010年6月22日),年日照时数2659~2947小时,年蒸发量1242~1933mm。
三、伊犁州气象局简介
伊犁州气象事业起步于1951年8月,负责8县1市1口岸的气象工作,其中一半以上台站海拔在1000m以上,其中昭苏县气象局海拔1857m,为气象2类艰苦站,霍尔果斯气象局为气象3类艰苦站。现有职工224人,其中:在职职工151人,占总人数的67.4%;退休职工73人,占总人数的32.6%。由12个民族组成,其中少数民族54人,占职工总数36%。研究生及研究生同等学历2人,占1.3%;本科39人,占25.8%;专科60人,占39.7%;中专及以下50人,占33.1%。高级工程师6人,工程师以上人员占60%。
伊犁州局所辖48个气象台站,从气象业务类型划分,有国家基准气候站1个,国家基本气象站2个,国家一般气象站7个,自动气象站10个;701X型雷达探空站1个,国家二级农业气象试验站3个,辐射观测二级站、酸雨观测站、紫外线观测站各1个,新一代天气雷达站1个,雷电观测站2个;区域自动站23个,其中2要素站3个,4要素站10个,5要素站4个,6要素站1个;专业站5个。
伊犁是中国天气的上游,是很多地区的上游天气预报指标站,自20世纪90年代,毗邻中亚诸国气象探测资料不全,伊宁基准站、探空站气象资料长期参与全球资料交换,还肩负着弥补中亚气象资料空缺的重任,对天气气候预测具有重要的意义。
伊犁气象部门坚持把气象服务放在首位,围绕公共气象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建立了包括灾害性天气预报、警报、气候分析应用和预测、农业气象和人工影响局部天气等气象信息技术服务系统,形成了为自治州各级党政领导提供的决策服务,为全社会提供的公众服务,为国家安全和各行业提供的专项服务。伊犁气象工作承担本行政区域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的管理、指导和组织实施及雷电灾害防御的组织管理工作,为各级党委政府指挥防灾减灾,合理开发利用气候资源,实施重大工程建设等提供了科学的决策依据和优质服务。
近年来,伊犁气象部门各族干部职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自加压力,强化责任,迎难而上,在服务于自治州经济建设、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等方面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先后荣获全国气象系统先进集体、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全国气象部门文明台站标兵、全国气象部门局务公开示范单位荣誉称号,新疆气象部门综合目标考核先进单位称号,全疆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先进集体称号;同时还被州党委、政府评为服务地方发展先进单位,自治州安全生产先进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