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气象报记者张格苗报道 6月24日11时40分前后,今年第8号台风“鲸鱼”在越南北部海防市沿海再次登陆。此时,距其首次登陆我国海南省万宁市已经过去了近48个小时。作为今年第一个登陆我国的台风,这条“鲸鱼”有哪些特别之处?
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许映龙告诉记者,“鲸鱼”有三个特点:结构不对称、强度减弱慢、登陆时间偏早。
从6月下旬开始,南海海域西南季风开始趋于活跃,它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侧的东南风在南海形成有利于台风形成的热带季风槽,季风槽内对流云团发展旺盛,由此形成了“鲸鱼”。
许映龙说,一般来说,这个季节在南海形成的台风强度都比较弱,这是由于这期间高空南亚高压位置偏南偏西,南海高空200hPa被较强的偏东风或东北风所控制,而南海低层850hPa则为西南风或偏西风,由于高层和低层气流的不一致,导致能量不能向台风区域集中,因此生成的台风强度一般较弱。
而高低层气流的不一致使得“鲸鱼”的结构在卫星云图上呈现为非对称的结构特征,高层的东风或东北风很大,致使高层的对流云系都被吹到了台风的西侧或南侧,而在台风中心附近上空仅为浅薄的低层云系。
这样的结构使得“鲸鱼”的强度不强,两次登陆的强度分别处在强热带风暴和热带风暴级别,并未达到台风级别。
此外,结构的不对称也使得“鲸鱼”的低层移动较慢,且只能被高层的移动“拽着”往偏西方向走,并使其降水分布也呈现与一般台风不同的明显特征,即一般台风的降水集中在台风路径附近及右侧,而“鲸鱼”掠过海南、“游荡”北部湾时,其降水则主要集中在其路径的左侧,海南的南部和西部成为主要的降雨区域。
尽管“鲸鱼”强度不够强,但它并没有在第一次登陆后便迅速消亡,而是在登陆海南万宁后两天还始终维持在热带风暴级别。这恰恰是由于西南季风的影响。在“鲸鱼”不断“西游”的过程中,西南季风源源不断为其供应充足的水汽,使其强度能够维持。此外,北部湾的高海温作用也是其强度维持的主要原因之一。
“较弱的强度和不对称的结构使得‘鲸鱼’中心位置的确定变得十分困难,中心位置的不确定也使‘鲸鱼’路径预报出现了一定的偏差,并导致降水落区预报也出现一定偏差。”许映龙表示。
另一个特点是“鲸鱼”登陆时间偏早,台风首次登陆我国的多年平均时间为6月29日,“鲸鱼”于6月22日登陆海南,较多年平均偏早一个星期。
尽管“鲸鱼”在越南登陆后强度将逐渐减弱,海南雨势明显减弱,但许映龙提醒,受上述特点影响,我国北部湾、南海中西部以及广西南部沿海、海南西部沿海仍有6级到8级大风,阵风可达9级,云南东南部、广西西南部还将有大到暴雨,局部大暴雨。(文/崔冉)
编辑:郁海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