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气象报记者张玮鸥报道 4月11日,记者从国家气候中心了解到,近期,赤道中东太平洋冷海温呈现减弱趋势。国家气候中心预计此次拉尼娜事件将于2018年4月至5月结束。同时,受拉尼娜事件及其他外强迫信号影响,今年我国汛期降水出现“南北多,中间少”的可能性较大。
根据国家气候中心对赤道太平洋海洋大气状态的监测和预测,2017年10月赤道中东太平洋海表温度进入拉尼娜状态,于2018年1月、2月达到最强。根据国家标准《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判别方法》,2017年10月至2018年2月形成一次强度为弱的拉尼娜事件,事件类型为东部型。根据赤道太平洋海洋大气近期演变特征以及国内外多家气候动力模式和统计方法预测,未来赤道中东太平洋偏低的海表温度将继续在波动中缓慢上升,于夏季维持正常状态。
针对拉尼娜事件对我国汛期产生的影响,国家气候中心气候预测室首席陈丽娟表示,拉尼娜事件对我国气候的影响存在复杂性,这与其强度、演变速度、大气对海温变化的响应程度以及中高纬度环流的配合都有密切的关系。一般拉尼娜事件在秋季发生,冬季达到峰值,在春夏季衰减,但从冬季到夏季的衰减速度不同对我国汛期气候和旱涝布局的影响都会有所不同。通常来说,如果拉尼娜事件在春夏季迅速转为厄尔尼诺状态,则容易造成我国汛期降水南多北少;如果拉尼娜事件衰减速度很慢,春夏季维持冷水状态,则容易造成我国汛期降水北多南少。国家气候中心通过全面分析,认为本次拉尼娜事件在夏季处于正常状态的可能性大,综合考虑前期其他外强迫信号(如北极极冰、高原积雪、其他海域海温异常等)的共同影响,预测我国汛期降水出现“南北多,中间少”的可能性较大。国家气候中心将密切监视全球气候系统的演变及其可能影响,对我国汛期气候进行滚动订正的预测和服务。
编辑:聂沛彬
查天气
关注“广西天气”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