麋鹿都是海归派,郭耕戏称它们为“归国华侨”,而现在的南海子麋鹿苑就是以前的皇家猎苑,由一系列的海子组成,当时有很多麋鹿在此繁衍生息。但由于1900年的一次永定河洪水和战乱,原产于中国的麋鹿最终在中国灭绝了。南海子麋鹿苑是科学发现之地、麋鹿灭绝之地。
幸运的是,有一位来自英国的贝福特公爵在1900年前后将世上仅存的、流落于欧洲的18头麋鹿带到英国的乌邦寺,才使这个濒于消亡的物种绝处逢生,那里也因此成为麋鹿的第二故乡。
郭耕介绍说,麋鹿“回归”的科学称谓是“重引入拯救”。中国有三大物种进行了重引入拯救,包括麋鹿(最成功)、普氏野马(比较成功)和赛加羚羊(没成功)。
为什么麋鹿的引入如此成功呢?“因为麋鹿是一种湿地物种,南海子麋鹿苑的湿地是人工修复的,原先这里是一个渔场。我们将麋鹿引入到湿地——真正回到它祖先曾经生活过的地方,重引入拯救的成功率也就大大提高了。”
麋鹿俗称“四不像”,但它的形态并非是杂交出来的,而是湿地塑造出来的。
“四不像”麋鹿的形态是湿地塑造 摄影:赵嫣嫣
“湿地既是麋鹿的栖息之地,也是它的安全之地,湿地是泥沼,车船进不去,但麋鹿在湿地上如履平地。它的蹄子很宽,像水牛一样,尾巴长,因为湿地多蚊蝇,驱赶蚊蝇,等于自带一个拍,脸为什么长呢,便于它捞水草吃,眼睛还可以露在外面,所以说四不象是湿地环境塑造的。”
郭耕的介绍让我们大开眼界,同时也对麋鹿与湿地的关系有了更深的理解。
湿地是麋鹿的生存之本,现在麋鹿苑面临的威胁主要是湿地在缩小,来水减少,湿地便会萎缩,不利于麋鹿的生存。1900年的洪水和战乱只是临门一脚,还有过度猎杀和湿地的过度利用和破坏,釜底抽薪,大片湿地被开发成了农田,麋鹿的栖息地也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