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箱不是保险箱!小编搜集了关于冰箱被忽视的9个细节,你中招了吗?
又到“群蚊乱舞”的时候了,关于小蚊子的11大秘密,一一为你解开。
中国天气网新闻中心副主编 余晓芬 毕业于人大新闻。见证过全国两会的庄严时刻、奥运会的辉煌瞬间,也目睹过舟曲泥石流现场的生死离别。从央视到天气网,从电视到网络,少了点浮躁,多了份沉淀,不变的是对新闻专业主义的追求。
近两年的十大天气气候事件评选,“旱”牢牢抓住人们的眼球,位列国内榜单第一。2010年,是西南地区特大干旱,2011年,是长江中下游干旱。
“水灾一条线,旱灾一大片”。不像暴雨、冰雹、台风等灾害天气,旱,给人的伤害并不易感,然而正由于其超强的“耐力”和高影响面,在各种气象灾害中经济损失最为严重,如同温水煮青蛙,后知后觉却致命。
我至今仍记得,在2010年西南那场大旱,云南巍山观测员邱发斌那焦灼的神情和无助的语气。狭窄的乡间小道上,从没挑过水的“秀才”忍受着毒辣的太阳,走遍了附近村寨,只为了讨口水喝。
天灾中,一线的气象职工永远是在经历灾害的同时,还要坚守岗位,不间断地观天、发报。
我常常想起自己曾经采访过的这些小人物。
刚从繁华都市毕业的观测员努加忍受着彻骨的寒冷,在常年飘雪的新疆天山上值班。其实,孤独早已渗入骨髓。
在舟曲特大泥石流灾害的废墟上,县气象局年轻的观测员欧阳带着刚愈合的手术伤口每日艰难穿行,为的是给救灾指挥部送一份预报材料。其实,心中难掩恐惧。
还有在气象外围默默为这项事业添砖加瓦的人群,19岁的气象爱好者王佳星,不惧危险骑着摩托车风行百里追击雷雨云,只是因为喜欢;年逾七旬的预报质量监督员王瑞生,十年如一日义务观天测雨给预报打分,只是因为一份严谨的态度。
还多更多的与灾害天气抗争的普通百姓,内蒙古科右前旗牧民额尔顿巴雅尔,在30年一遇“白灾”中,为了寻找草场守住全部家当,千里奔袭转移羊群。
台湾经历“莫拉克”风灾过后,志愿者林奕君与同伴赶赴台南救灾,将近一层楼高的淤泥,刚挖完一块又迅速填补,整整两天没有丝毫动静。
这些小人物,在我眼里,他们身上有着比明星更多的光辉,照亮了混沌的心。想起他们,我的眼角常常泛起一阵酸涩。
无论从哪个角度,气象事业的出发点和落脚处都是人,目的是提高人们的防灾减灾意识和对自身生存空间的关切,报道没有理由撇开这些活生生的人。(文/余晓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