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1月12日,斯里兰卡东部一个汽车站被洪水包围。
拉尼娜现象,又称反厄尔尼诺现象,指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水大范围持续异常变冷。“拉尼娜”来源于意大利语,意为“小女孩”,正好与意为“圣婴”的厄尔尼诺相反,也称为“反厄尔尼诺”或“冷事件”。
早年间南美洲的渔民们发现,过上几年,某一年的海水温度就会比往年高一些,这样,他们主要的渔业资源--随寒流而来的鱼群就会遭受灭顶之灾。这种现象从当年的10月延续至次年3月,圣诞节(南半球的夏天)前后恰是最严重的时候,无可奈何的渔民只好将它看作上帝的玩笑,起名“圣婴”。
对厄尔尼诺现象有了一些了解之后,人们又发现,往往是紧随这个捣乱的小孩,在他带来赤道太平洋海区温度持续偏高之后,在第二年,太平洋中东部的温度又会比平常大幅偏低。因为这种与厄尔尼诺迥异的性格,人们给这个温度偏低的现象起名叫“拉尼娜”--“圣女婴”。
拉尼娜现象成因
拉尼娜与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度变冷、信风的增强相关联,因此实际上拉尼娜是热带海洋和大气共同作用的产物。
海洋表层的运动主要受信风的牵制。信风是指由副热带高气压带吹向赤道地区的定向风,在北半球被称为“东北信风”,南半球被称为“东南信风”。信风的存在使得大量暖海水被吹送到赤道西太平洋地区,在赤道东太平洋地区暖水被刮走,主要靠海面以下的冷水进行补充,赤道东太平洋海温比西太平洋明显偏低。
2010年12月全球海温距平图。图片显示,赤道太平洋西部海温偏高0.5至2.5摄氏度,东部海温则偏低。
当信风加强时,赤道东太平洋深层海水上翻现象更加剧烈,导致海表温度异常偏低,使得气流在赤道太平洋东部下沉,而气流在西部的上升运动更为加剧,有利于信风加强,这进一步加剧赤道东太平洋冷水发展,引发所谓的拉尼娜现象。
在拉尼娜事件期间,太平洋西海岸暖湿气流的上升运动强烈,澳大利亚东部和东南亚一些国家,如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容易出现暴雨洪涝等灾害。而在南美洲西海岸,由于多下沉气流,降雨减少,容易出现旱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