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燃煤发电不仅是我国工业重要碳排放源,也是每个家庭碳排放第一高因素。提高清洁发电比例,压缩火电规模,是减排的重要措施。国家电网近期出台了相关文件,鼓励个人建设清洁发电站并可以卖电给国家。不过对于个人而言,这个低碳梦想是否容易实现?如果不以卖电为目的,家庭太阳能发电应用是否能够顺利推行开来?

精彩观点

“想用节能环保产品的人很多,但是希望能有更多专业的机构能把市场和用户连接起来。”
“群众的低碳意识还是很强的,也愿意用实际行动来减排。”

访问实例

北京个人建光伏电站卖电给国家“第一人”:任凯
“自然之友”低碳家庭项目参与者:刘昌峰

访谈实录

太阳能发电站,个人也能建?

        据多项调查显示,家庭碳排放量中,用电带来的排放最高。如研发了个人碳足迹计算器的北京凯来美气候公司曾做过调查,一个低碳家庭和一个高碳排放家庭主要差别在于住房和交通所发生的碳排放量。其中,用于居室供暖或制冷等用途的碳排放占30%~40%,甚至更高。 而我国目前绝大部分用电和采暖都来自燃煤。因此,如果个人居民住宅能进行清洁能源改造,或者在建设之初就采用太阳能等发电装、采暖装置,将会降低不小的碳排放量。

        恰好今年2月27日,中国国家电网公司发布了《关于做好分布式电源并网服务工作的意见》,承诺将促进光伏、风电、天然气等分布式电源并入国家电网。对这份文件的最通俗解释是“个人可以自建清洁能源发电站,并把电卖给国家”。而且青岛、北京等地都已经有人自建电站,并与国家电网成功并网。

太阳能发电站,个人也能建?
        这些鼓舞人心的消息,看上去似乎为个人利用清洁能源打开了希望之门。然而当我们深入了解之后,发现实施家庭用电低碳改造,或者说清洁发电装置的家庭应用之路,并不顺畅。

        居住在北京顺义区的任凯被称为北京个人卖电给国家的“第一人”。今年1月25日,他在自家屋顶用12块电池板建造的小型发电站正式发电,并成功上传到国家电网,开始卖电。从开始申请到得到批复,加上施工和检验的时间,他大概用了40多天就完成了小型发电站的建设,并实现发电。看上去似乎并不是件难事。但仔细了解之后,我们发现,任凯有很多普通人没有的便利条件。

        首先,他本人就是从事光伏行业的,具备建设光伏电站的专业知识。而且他还长期关注相关行业政策,对申报手续早有了解。最关键的是,他家屋顶可以自己使用,具备安装屋顶太阳能装置的绝佳环境。

        除去硬件环境有优势,他的不懈努力还有更重要的内在动力。成为第一个向国家卖电的个人,对于他最重要的意义是尝试——这是他创业过程中的第一步。这让他不太计较3、4万元的改造投入,以及18年的回本期限。

        面对这么多普通人不具备的优势,让我们不禁反问:“普通人要想对家庭进行低碳改造,难度有多大?代价究竟有多高?”【详情

家庭太阳能用电改造困难重重

        另一位北京住户,也成功进行了家庭用电低碳改造。他的经历或许能给普通人实现低碳梦提供一点启示。

        2011年,刘昌峰参加了“自然之友”在北京开设的低碳家庭项目。该项目以“宜居要好房,好房要节能”为口号,在报名的志愿者中挑选20到30户普通居民家庭,进行家庭低碳改造的培训和建设,并对每户资助1万元。

        借此机会,刘昌峰给家里安了一套太阳能发电设备。这套设备包括两块太阳能电池板和一个有蓄电及转换电流功能的主机。安装以后,太阳能供电系统发的电可以用于家用照明、冰箱和电脑用电。天气好的时候,2小时就可以蓄满电,他说,现在晚上回到家中,只要太阳能蓄电池充电超过40%,家中的电闸
家庭太阳能用电改造困难重重
就可以拉下来,全部用太阳能供电。这套太阳能系统加上改装的LED灯,每月可节电30多度。

        谈到改造是不是有难度。他很感谢“自然之友”的技术培训和专家指导。整个改造过程“自然之友”为他和其他住户提供了整套改造方案,清华大学等机构的建筑专家也参与指导,让他少走了很多弯路。后来他和参与此次活动中结识的人以及一些热心公益事业的朋友,组成一个QQ群,大家经常互相介绍低碳改造经验,分享对节能产品的试用心得。他们甚至还想组建一个类似“低碳改造咨询(研究)所”的自发性组织,帮助更多的人做改造计划并完成施工。

“想用节能环保产品的人很多,但是希望能有更多专业的机构能把市场和用户连接起来。我们群里边经常说的三个词是‘传承、传播、传递’。这里边传播很重要,传播的足够多了,实现低碳并不难。”刘昌峰觉得很多人都愿意做低碳改造,但选择产品的时候,专业知识不足,是比较大的困难。“比如LED灯泡的选择,会涉及很细的知识点,如果选不好,不适合自己的用电环境,灯泡就很容易坏,造成新的浪费。选用LED灯的知识网上有,但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我们市场上的产品也良莠不齐,需要有可信度的网站、机构推荐专业文章,帮助大家正确选择。”

        城市家庭建筑的低碳改造,节水、隔热方面的改造相对容易些,但太阳能用电改造相对麻烦一些。比如改用太阳能电源,对居住环境要求高,要有安放电池板的地方,要不影响小区环境和邻居生活,像他家这样板楼能装的很少,基本上要独栋别墅或自家的平房才有安装条件。他家外墙正好富余着安放空调外机的地方,原建筑所带的外墙装饰正好为悬挂太阳能电池板提供了便利条件。

        另外,出于商品收益和售后服务的投入产出比的因素,太阳能厂商更愿意对有便利安装条件和购买数量多的用户提供服务。他家的两个空调外机大小的太阳能电池板是用一封长邮件感动了厂家,才最终买到并安装上的。【详情

太阳能何时照亮城市家庭?

       官方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底,中国城镇人口达到7.12亿,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52.57%。城镇将成为未来我国碳排放和能源资源需求增长的主要领域。城市能源低碳改造势在必行,其中城市家庭、个人能贡献的力量也不容忽视。

       实际上,国家多年来一直在做相关工作,在城市和农村的家庭中推广清洁能源。例如2009年7月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出台了《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城市示范实施方案》,组织开展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城市级示范,并给予财政补贴。去年7月国家能源局发布《太阳能发电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大力推广分布式太阳能光伏发电等多项对策。还有“金太阳”、“金屋顶”等示范工程。但这些项目的推广,仍然是以具备屋顶搭建太阳能装置为前提。对于住宅高度集中的城市居民来说,户型的限制是难以跨越的。而且有些物业会以影响建筑外观、安全性等原因,不允许用户加装户外太阳能产品。

太阳能何时照亮城市家庭?
       另外,国家相关部门还在推广“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希望在建造之初就解决建筑上如何安装太阳能装置的问题。目前,深圳、济南、日照、张家口等市都发布相关规定,要求12层以下建筑新建住宅项目在建设之初,将太阳能热水器的设计、安装,作为建筑整体设计、施工的一部分加以考虑。强行推进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但是这涉及建筑设计方、房地产开发商、建筑施工方、太阳能产品生产方,以及房屋购买者等多方关系。建筑设计方是否在设计中能考虑到清洁能源应用问题、太阳能产品能否适应建筑要求、开发商和购房者是否愿意负担因此上涨的成本都是“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方案成败的关键因素。有学者撰文形容目前全国的太阳能应用状况是“‘政府支持,物业限制,散兵作战,艰难发展’,缺乏一批专业的、高素质的、横跨建筑与太阳能两大体系的设计施工队伍和长远的发展目标,太阳能产品质量良莠不齐,没有形成产、学、研合作的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无论是“金屋顶”,还是“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目前是以示范项目的方式在进行推广,普及率不高。“像北京这样高楼净是三四十层的,要装多少才能满足全楼应用?装不了那么多。像热水器,装完只能够高层一些住户用,其他人就不用了?”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主任江亿对笔者说。

        对于动辄几千万人口的大中型城市来说,自家想尝试太阳能发电,还是要自己想办法。投入成本能否承受,以及回报期要多久,都是摆在普通百姓面前很实在的问题。“不划算”是普及分布式发电的很大阻力。建一套屋顶光伏发电设备,一般成本在3~5万元,再加上施工费用,成本可能更高,而成本回收期要十几年至二十年。成本回收慢的主要原因是国家回收电价低。

       目前的相关政策规定个人、企业向国家电网卖电,按1元回收价收购。光伏发电成本一般都可以低于这个回收价,按说分布式发电是“有利可图”的。但实际情况是,如果个人想以1元的价格卖电给国家,但必须要得到发改委项目核准,项目核准只针对大型电站,不适用于小型光伏系统。可以说,这条规定基本扼杀了个人建电站的“盈利梦”。

       即使改造用户的出发点不是用于卖电,相比之下0.6-0.7元/千瓦的发电成本与0.49元/度的市电用电成本,普通居民愿意选择谁是显而易见的。

       “对很多家庭来说,选用低碳环保产品最关键的因素是对生活有益处。”刘昌峰认为让大家认识到环保产品的有用之处才能加大推广的速度。“比如,我家选用太阳能电池,首先是因为我们家受周围用电户的影响,偶尔跳闸,如果全家出去旅游或者回老家,冰箱里的东西可能就坏了。即使家中有人,电脑断电带来的文档丢失也很让人头疼。我用LED灯,是为了保护孩子的视力。如果产品好,肯定会有市场。”对于如何能让更多的城市居民用上太阳能产品,他感觉个人可以尝试小的产品,比如太阳能台灯、充电器之类的,对于大型产品还是要寄希望于小区物业、政府部门等来做整体规划和改造。

       “在欧美一些光伏利用较好的国家,居民用户是分布式光伏应用的主流,很多家庭都使用自家屋顶电站发出的电力,多余的则并网出售,形成点多面广的光伏利用格局。”一位光伏行业专家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这也正是他对国内分布式光伏发展的期待。

       “群众的低碳意愿还是很强的,也愿意用实际行动减排。”北京凯来美气候技术咨询有限公司也做过相关调查。他们连续三年在中山音乐堂举办“零碳音乐季”活动,三年中采用公交、地铁、自行车等低碳出行方式的人的比例在逐年提高。

       “愿意做(低碳)这个事儿的人很多,现在节能环保产品也很多,但是消费者和商家之间缺少沟通的桥梁,信息传递不畅,专业知识不够普及,让很多普通消费者无从选择。另外,希望国家相关部门能出台和落实一些政策,例如小区免费发放节能灯泡那样的活动,来推动家庭清洁能源改造。”刘昌峰也希望能看到更多的改变在身边发生。【详情

结语

        在本期专题的采访过程中,我发现很多公众都愿意参加到减排的实际行动中。在参加“自然之友”的家庭项目的成员中,既有刘昌峰这样热心公益、熟悉网络的白领,也有居委会大妈。另外,去年11月,中国气候传播项目中心在北京发布《中国公众气候变化与气候传播认知状况调研报告》显示,中国公众对气候变化问题的认知度高达93.4%,77.7%的中国公众对气候变化的未来影响表示出担忧。这说明中国开展应对气候变化行动有着很好的大众基础。然而,民间行动缺少专业指导和政策支持,信息渠道、销售渠道等不够通畅,都阻碍了个人家庭实行高效低碳减排。当笔者了解到某著名太阳能品牌建设了“气候改善商城”,兴冲冲前往探访,却看到商铺里的产品只有大型太阳能热水器,与网络宣传相差甚远。如果应对气候变化总是“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影响的不仅是改善气候的进程,更是大众的信念。

往期回顾

关于我们-营销中心-广告服务-联系我们-人员招聘-网站律师-客服中心-会员注册-中国天气通-mobile版-微天气-使用帮助-网站地图-版权声明

客服邮箱:service@weather.com.cn 广告服务:010-58991910
Copyright©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2008-2024)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制作维护与商务推广: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
郑重声明:使用本站天气信息,请与本站联系获取天气信息使用授权 授权邮箱 :service@weather.com.cn

京ICP证010385号 京公网安备11041400134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5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