鞠教授在展示太阳能动力车。本报见习记者赵金健摄
时代商报记者在近日召开的首届中国沈阳光伏建筑节能国际论坛上获悉,民用太阳能发电的普及计划已经被提上日程,辽宁省首批民用住宅的太阳能光伏设备已在沈阳的居民楼试点,运行良好。据介绍,明年起将进行整个沈北大学城的光伏线路改造。太阳能供电有望进入普通百姓家中。
太阳能发电离我们有多远?
22日,记者探访沈阳工程学院新能源研究中心,单晶硅制成的太阳能玻璃幕墙映入眼帘。记者走近时发现,与普通的建筑玻璃不同,它的中间规律地镶嵌着正方形的太阳能光伏板,兼顾了太阳能发电与透光的需要。“这是专门为现代化建筑设计的玻璃幕墙太阳能光伏板,外形与普通建筑玻璃一样,却具有高效的发电功能。”工作人员介绍。
在研究中心楼顶,记者还看到了整齐排列的蓝色多晶硅太阳能光伏板,在正常的日照条件下,它们所产电量完全可以满足这个900多平方米的办公大楼日常200度电的消耗。
据了解,3个月前,东北地区最大的商业办公类屋顶光伏电站项目,在浑南新区的沈阳国际软件园落成并投入使用。软件园内20家企业的办公照明等用电全部实现太阳能供给;沈阳师范大学也将成为首个使用光伏太阳能试点的大学。
利用太阳能发电,不仅经济效益明显,环保效益更被看好。以沈阳国际软件园的20家企业为例,每年使用168万度电,如果使用国家电网的电,按照沈阳地区的峰值电价1.1元/度计算,每年电费为184.8万元。而使用太阳能发电后,每度电的电价比峰值电价省0.22元,每年可节省电费36.9万元,而每年通过节能减排获得的碳交易收入为15.75万元。这样,20家企业每年能节省成本52.65万元,减排温室气体的数量将达到1795.92吨。
部分技术已实现批量生产
高速公路的太阳能独立光伏供电收费站、太阳能路灯及庭院灯、城市环卫的太阳能电力清洁车以及各种便携式太阳能电源等技术目前已经相当成熟,沈阳工程学院新能源研究中心主任、太阳能研究应用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鞠振河教授向记者展示了近年来该研究中心的研发成果,30多个专利技术让人眼前一亮,产业化已然蓄势待发。
在实验室里,记者看到一个特别的拉杆箱,箱体上镶嵌着6小块光伏板,鞠振河教授介绍,这个小小的“拉杆箱”适用于民用、车辆、旅行、野营、勘探等各种无电源场合,而且可应用于灾害应急照明、报警及对手机、数码产品的充电。
30多个专利技术中,太阳能电动车已经开始在沈阳市环卫投入使用;沈阳市5个独立供电的收费站已经建成;太阳能智能路灯的使用已经遍布全国……部分技术已经实现批量生产,具备了普遍推广的可行性。
民用推广普及尚有门槛
鞠振河教授表示,除了企业和社区的公共照明外,老百姓家中也可以通过太阳能获得电源。太阳能发电虽受昼夜、晴雨、季节的影响,但可以分散地进行(又称为分布式光伏),所以它适于各家各户分别进行发电,不足时可从电力公司买入。
在沈阳,鞠振河教授和他的学生们进行了尝试。沈阳市怒江北街一居民家中,小小的阳台上放了三块太阳能光伏板,电表设备测量显示,该设备平均每天发电3~4度,这些电足够冰箱和热水器24小时使用。
鞠振河告诉记者,如果按照每天1度电的标准,匹配的发电设备成本约为1600元钱,按当前民用电价计算,在不计算电价上涨的前提下,一天节省一度电,一年节省365度电,设备的平均使用寿命为25年,可节省5475元。7年可回收成本。
鞠振河教授表示,市民可以买光伏板在自家阳台、屋顶进行安装,发电用于家用。但当前家用电器使用广泛,普通家庭的平均用电量都不小,要完全实现独立供电,就要使用一定规模的光伏板,操作起来尚有门槛。(时代商报报见习记者 陈景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