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草原貌似生长能力很强,但有专家表示,草原是对气候变化最为敏感的区域,近几十年我国北方部分地区草原退化现象严重,是什么原因造成了"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象难见? 另外,草原在固碳方面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为何这点未被足够重视?
精彩观点
“在干旱增多的大趋势下,产草量总体还是呈下降趋势。牲畜数量却是在增加,草原处于过度利用状态。”“长期以来,不少人认为草原是碳源而不是碳汇,其实,这种观点是非常错误的。草原是地球上面积最大的碳库。”
本期专家
钱拴 中国气象局农气中心研究员
吴新宏 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研究员
访谈实录
草原,你还好么?
生活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大草原上的牧民苏大叔并不了解全球气候变暖的前因后果,但他清楚的记得自己生活了50余年的这片草原正在变得越来越干燥、枯竭。最可怕的是多风少雨使草原减产直接导致载畜量的下降,并且冬季温度不够低,许多害虫都冻不死,使春夏季草原虫害泛滥。 “天气变得暖和有好处,牧草生长期长了。但它伴随的是干旱少雨,这对于牧民的生活来说是致命的。”苏大叔说。
这位53岁的蒙古族牧民生活在呼伦贝尔新巴尔虎左旗嵯岗牧场,目前正经营着自家5000余亩草场。近几年只能打五六十车,远远不够负担这千余只羊。每年3、4月份是当地接羔羊的时期,但因草料难以为继,接羔羊后总要再杀掉四五百只大羊,即便是这样,自家打的草根本不够维持剩下的羊,也还要购买饲料参杂喂养。近些年随着物价和运费的上涨,他家每年至少要花费两万余元到哈尔滨或齐齐哈尔购买饲料和洋葱、胡萝卜之类的辅料。【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气候越来越干,草原伤不起
为牧民防灾减灾、为草原生态保护和建设提供气象服务是气象部门努力开展的业务之一。从2009年开始,中国气象局农业气象中心开展了“气候变化对主要草原牲畜承载量的影响评估”的专项研究,通过汇总几十年来草原气象观测站的数据,并赴草地实地观测与调查,建立了系列的模式,实时监测评估预测每年的天气气候对草原的影响。农气中心研究员钱拴及其研究团队经过多年研究发现:我国主要草原区大部分地区近几十年来气候变化导致产草量呈下降趋势,内蒙古、宁夏等北部暖干化草原产草量下降明显。
1961年以来,由于降水时空变化趋势迥异,我国主要草原区的生产力变化趋势差异也很大。受暖干化气候的影响,内蒙古大部、宁夏南部和东部、甘肃东部、青海东南部等地草原产草量呈下降趋势,每10年下降20~200公斤/公顷,内蒙古中东部下降200~900公斤/公顷;同时,牧草高度变矮、覆盖度降低,草原生态环境变差,生态质量降低。受暖湿化影响的新疆和青藏高原大部、内蒙古西部、甘肃西部草原产草量变化不大或略有增加,其中新疆中部和西南部、西藏大部每10年增加20~300公斤/公顷;但新疆东南部和北疆北部、青海南部等地的部分草原产草量也呈下降趋势,每10年每公顷下降20~90公斤/公顷。
受气候暖干化的影响, 我国北部草原1961年以来牧草产量的下降导致草原可承载的牲畜能力也呈降低趋势,下降的幅度为每10年每公顷减少0.1~10只标准羊单位,部分地区减少10~17只标准羊单位。【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草原有强大的碳汇作用,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
长期以来,不少人认为草原是碳源而不是碳汇,其理由是草原上的牧草被家畜放牧利用,而家畜又将牧草所固定的二氧化碳释放到大气中,因而草原固碳不稳定。其实,这种观点是非常错误的。首先,我国有大约30%的草原由于坡度大、交通不便、水源缺乏、气候恶劣等因素,并不能为畜牧业所利用。其次,为保护草原生态环境,我国对不少草原实施了禁牧封育等保护措施。再次,草原既有可食性牧草,也有大量不可食牧草,而且被家畜利用的牧草主要转化为家畜的有机体。最后,草原还有重要的土壤层,千万年来沉积了大量的有机物质,是一个巨大的碳库,其固碳量通常是地上部分的几十倍。
我国草原面积约占世界草原面积的1/10左右,居世界第二,面积超过森林和农田,因此草原是光合作用最大的载体,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碳库。据有关研究,草原土壤层的储碳量一般是植被层的15-20倍,我国草原植物层和土壤层的总固碳能力应该达到近20亿吨,约相当于178亿人的年呼出量、33亿辆汽车的二氧化碳年排放量。
草原尽管一岁一枯荣,但其却事实上形成两个动态稳定的碳库,一是地表植被,一是基本稳定的动物群体(放牧家畜为主),而且,在不断地从食物链流通到最高级动物--人类,因而是循环流动的为人类直接谋福祉的稳定碳库,因此,从生物学合人类学意义上,草原更像地球的肺。
此外,草原植被本身已经长期适应了恶劣的、波动的气候变化环境,是地球上抗逆性最强的多生态优势种建群的植被,应对气候变化更为适应,今后应对气候变化的物种、策略以及行动均应聚焦于草原。【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行动起来,变化看得见
上世纪80年代以来,气候变化和过度放牧使包括玛多在内的三江源头很多地区显出了生态困境。一组数字显示,截至1999年底,玛多县退化草地面积达2414万亩,占玛多县可利用草地面积的71.46%。而与此同时,从1998年到2003年,黄河上游断流一两个月的情况共发生过4次,短暂的断流时有发生,玛多的湖泊减少到2000个,星星海萎缩严重,湖岸退缩了三四十米。
草地退化、黄河断流的同时,鼠害、黑土滩、沙化……一个个难题向黄河源头的这片草原袭来。
从2005年开始,国家投资75亿元在三江源头实施了我国最大的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工程,主要建设内容包括生态保护与建设项目、农牧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生态保护支撑项目,共三大类十三个建设项目。经过项目实施,目前草地退化趋势减缓,林草植被覆盖度增加,水源涵养能力增强,生态恶化的趋势得到遏制。
曾经沙化的鄂陵湖畔水草丰美、牛羊肥壮;扎陵湖、鄂陵湖等湖泊水位上升,面积扩大,为确保玛多黄河源水电站库区安全,曾两次因断流而被迫停止发电的库区泄洪闸也提高了泄洪高度。 作为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的核心区,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实施7年来,果洛藏族认真实施“三江源”综合治理工程,为做到草畜平衡,减少人类活动,增加和改善农牧民群众的收入和生活水平,实现恢复和保护生态环境的目标,建成并投入使用了大量的生态移民异地安置点,采取禁牧、休牧、划区轮牧和围栏补播等措施,昔日恶化的生态明显恢复。【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结语
对于很多人,特别是城市人来说,草原可能只意味着一个旅游目的地。但是对于牧民来说,那是他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对于整个生态系统来说,草原是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对于应对气候变化来讲,它是不该被忽视的部分。有人说,小草比大树更能承受风雨雷电的考验,但实际上草原生态是十分脆弱的,自然吝啬时,辽阔的草原却只能等待,只能被动接受干旱的侵袭。让大草原恢复雄壮美景,还需要更多的人来关注,更多的人来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