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遭遇破坏力超过“莫拉克”的台风,已是50多年前的事了。当“莫拉克”于2009年8月4日凌晨在太平洋西北洋面上生成时,人们只是将它当作每年吹袭太平洋西北沿岸的二十余个热带风暴之一,没想到它破坏力惊人,会带来如此严重的伤害。
如今,“莫拉克”已过去两年,但它给人们留下的创痛至今还铭刻于心,它给民众及台当局留下的思考,也仍在持续。
莫拉克破坏惊人,台东6层楼高的金帅饭店被洪水冲倒(图片来源:新华网)
家常台风潜藏巨大危机
“莫拉克”,泰语意为绿宝石,谁也没能想到把它与恐怖和灾难联系在一起。与以往一样,按照以风速决定台风强度的惯例,“莫拉克”被台湾定为中度台风。一切活动均按此基调展开。
“其实我们都不把台风当回事,因为每年都台风,每年都那么多,有时甚至一个月就会有两次。”台湾传媒界人士马正恺博士说,这代表了很多台湾民众对台风的印象。
2009年8月7日,“莫拉克”的触角就已经伸向了台湾,南部的高雄市下起了令人毛骨悚然的大暴雨,盆泼似的雨水打在地上、屋檐上,啪啪啪的声音“光是听就觉得很可怕”。两天的台风假,恰好遇上周末和父亲节,路面上的行人已经很少了,不时有汽车在积水深的路段抛锚熄火,市民都敢不出门,窝在家中。挂念亲友的马正恺拿起电话准备拨打时发现,由于湿气太重,电话的声音变的异常的小,相互间说话还得喊破喉咙。身处城市的民众很难体会台风将会带来的威胁。
7日,台湾高雄县甲仙乡小林村的天空阴霾,大雨倾盆而至。对于靠天吃饭的农民来说,这是一场及时雨,几天前他们还在抗旱,暴雨意味着终于有机会让自家的果园解解渴了。然而,这场雨和平日山区午后常有的那种阵雨不同,它丝毫没有减弱的架势。村民有些惴惴不安,担心2008年“海鸥”台风所带来的警报会不会再次发作。那场台风带来的大水,让一直没遇过天灾的小林村,九成房屋遭受泥石流入侵,甲仙大桥断裂,不过因无人员伤亡,“警告”以“尽快重建”收场。
猖獗时期的“莫拉克”,中心最大风速40米/秒,还远不及2008年的“蔷薇”的53米/秒和1997年 “艾文”的55米/秒。台湾气象部门原本预估“莫拉克”应从台湾北部海面通过,但7日17时其诡异的路径却慢慢转向西北方向移动,暴风圈已经笼罩台湾各地。
在身处千里之外的中央气象台台风领班预报员张玲眼中,“莫拉克”移动速度之慢和挟带的雨量之多实属罕见。诡异的“莫拉克”在台湾东部近海徘徊不前,做着登陆前最后的力量积蓄。整整12小时,让它有足够的时间把海面上的水汽提升,再变成豪雨倾泻下来。
500毫米、1000毫米、2000毫米,降雨持续不断,台湾气象部门不停地调高雨量预测。
台湾“行政院农业委员会水土保持局土石流防灾中心”7日下午就开始向“中央”、“县府”及乡公所进行通报,“建议黄色警戒区域,如台南县南化乡、楠西乡,高雄县六龟乡、甲仙乡,屏东县雾台乡、玛家乡,因预估降雨将集中入夜后,建议地方当局于入夜前提早疏散。”7日晚,当黄色警戒变红色警戒,“水保局防灾中心”再度传真、电话高雄、屏东、台南应变中心,发布红色警戒。
灾难悄无声息来袭
7日23时45分,“莫拉克”在花莲登陆。8日晚上7点,洪水开始急剧涌入小林村,灌入了房子。起初只是到脚踝,随后没过了小腿,当水到齐腰深的时候,村民们只能逃往二楼,拨打119求助。对方说让等等,等他们联系救援队。
9日凌晨3点左右,村民姚茂雄告诉妻子,自己有一种很不好的预感,“趁着现在水还不深,你快逃吧。”姚茂雄则冒雨挨家挨户地敲邻居的门,喊他们撤到自己母亲家的三层小楼--小林村灾后唯一幸存的两间民宅之一。
台湾8月8日正遇上过父亲节,许多年轻人特意赶回村里给父亲过节。当姚茂雄半夜去敲邻居家大门,让大家撤离时,却并不顺利。村民有的说天黑没有路灯不敢跑,就继续睡了,有的说,“不用怕,天亮水就会退的。”3个小时后,姚茂雄还是领着30多人逃向了母亲家。
“嘭嘭”,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小林村后的献肚山突然崩塌,泥石流随即喷涌而下,冲向了小林村。一瞬间,天地一片漆黑,上面是乌云,下面是泥石流,房子好像是纸糊的一样被撕得粉碎,直到被掩埋。逃出来的村民吓得手脚都瘫软了,不知道该做什么。
山崩还堵住了楠梓仙溪的溪口,形成了堰塞湖。在姚茂雄母亲家汇合的41个幸存者没了命地向山上跑去。老天给了他们宝贵的几十分钟,村民们才得以逃到一个山丘上。然后就是一声巨响,堰塞湖溃堤,小林村再度遭受洪水冲袭。200多间房屋、470余位村民消失在泽国之中。
在泥石流涌入小林村时,台湾屏东县林边乡的10多个村落也在经历溃堤后海水倒灌和泥沙的冲击。位于屏东县西部的林边乡,居民产业以养殖渔业为主,由于常年超抽地下水,导致了严重的地层下陷,境内约有1/3的面积低于海平面。从林边大桥往上游看去,左边是市区,右边是河床,河床比市区还高。
汽车几乎被沙土掩埋(网友Jared Hunag摄)
8日早晨5点多,在豪雨的侵袭下,堤防溃堤,台风掀起的20米高的海浪开始倒灌进城镇,湍急的水流混合着泥沙注入街道,竹林村家家户户都历经水淹一层楼的痛苦,壮丁们忙着将家产移往高处,妇女们则急着安置儿女。最接近溃堤处的光林村,小汽车几乎给沙土掩埋,街道堆积的沙土有一人多高。当地一位救灾指挥,家中断炊,为了年迈的母亲不挨饿,他每天都要冒死,逆着湍急的水流游上两公里,到乡公所去领取发放的食物。
灾情惨重政府救援迟滞
小林村,这个即便是台湾人都难得有人到过那里的无名村落,即将以最悲剧的方式为世人所知。
逃出来的村民围着手机基站,用仅有的几部手机疯狂地拨打119、110。但这头说得急,那头却不紧不慢地问,然后回复直升机很快就来。众人仰天期盼,却等不到任何救援的消息。“那些人不相信我们说的话,没人相信小林村就这样完蛋了。后来他们表示确实听说小林村灭村了,但是没有幸存者啊。听到这些话,我们41个幸存者开始抱头痛哭。在山上30多个小时,我们几乎没有一丝希望,这比死亡更可怕!”村民们只好求告外地亲人,亲友们狂打电视台新闻热线后,这场劫难才被外界获知。
8月10日,救援直升飞机飞临小林村, 41位幸存者被救出。直升飞机驾驶员在小林村上空,几乎认不出那里的地形地貌,飞行员向后方报告,“灾情超乎想象的严重,只能用天崩地裂形容,半座山壁崩落,只剩下泥石,看不出这里有村落!”在与外界隔绝两天后,大队救援人员终于进入现场。前往小林村的道路桥梁都断绝,90度的泥泞陡坡落差达数百米。
“莫拉克”以其史无前例的降雨量重创了台湾南部六县市,两天竟下完了平常一年的雨量,南部各地纷纷传出了惨重的灾情。
同日,来自台湾各界有救灾、医疗经验的志愿者迅速南下支援林边乡。此时的林边,大部分都还是处于水淹状态,遍地都是烂泥,有的地方泥巴的高度将近一层楼。
由于车辆无法通行,志愿者只能用人龙或徒步运送的方式往灾区搬运救灾物资。每个人都扛着十多公斤的物资, 一步一步向灾区走,“徒步走大概要走三个小时,有大半时间是花在开路上。我们有一位身材高大的同仁,就是因为背了太重的物资,在行进中突然整个人陷到淤泥里,一直沉到胸部那么深。”在参与救援的国民党青年团干事林奕君眼中这还不是最危险的,另一支前往高雄县六龟乡运送物资的队伍,刚刚行至半路,上游一个堰塞湖发生溃堤,大水很快会冲到刚开辟出的救援道路上,志愿者接到警报,扛起物资冲到高地,生死在一瞬间擦肩而过。
志愿者在林边清除厚厚的淤泥(网友Jared Hunag摄)
虽然时隔4个月,第一次到灾区看到的情景,仍深深印刻在林奕君脑中,“毕竟以前都是从电视画面上看到转播,在现场看到满目疮痍的土地,心中真是百感交集。我很难想象在台风当天,那里的状况会有多惨烈!”由于人手极度缺乏,从招募人员、现场指挥、到搬运物资、清运淤泥,林边志愿者带队人林奕君通通都得做。“我们在清理一栋一楼全被掩埋的房屋时,刚挖完一块,淤泥又迅速填补,整整两天没有丝毫动静。”
“我去现场没多久就受伤了,被一整袋碎玻璃砸到脚,后来就只能担任后勤。”谈到这一段,林奕君至今都觉得遗憾。在灾后数周,台湾几乎通宵不眠,网络随时刷新、电话不停响起。转入后勤的林奕君要一边看新闻、一边监看网络随时更新的信息,众多普通人将日志放在自己的博客平台报道各地灾情信息;半夜三点电话仍不停地打进来,有汇报消息的,有报名参加志愿者的,有捐赠物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