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雄落水洒湿石,去到韶关涨三尺,落到英德淹半壁,浸到清远佬无地走。这是在广东清远流传着的一句家喻户晓的俗语。意思是说,地处北江上游的韶关南雄市下雨淋湿了石头,当这些雨水汇流到韶关市的时候,水位已经涨了三尺,当洪水到到达北江中下游的清远的时候,足可以把整个县城淹没。由此可见,北江洪水对清远的影响是多么的严重。
这是家住广东清远的气象迷小何向我们介绍的。之所以谈起这个,皆因小何想到华南前汛期将至,而这又令他想到了从老辈人那里听说来的1982年5月发生在家乡的那场大洪水。
故事就从这里开始吧。
- 认识北江 -
你知道北江吗?众所周知,珠江是我国七大江河之一,拥有众多的支流和水道,整个流域由西江、北江、东江和珠江三角洲诸水系组成。而北江则是珠江第二大水系。
北江流域属亚热带季风型气候,季风影响显着,阳光充足,热量丰富。大气环流随季节变化,夏季盛吹东南风和偏南风,冬季常为东北风和偏北风。四季的主要特点:春季阴雨,雨日较多;夏季高温湿热,水气含量大,暴雨集中;秋季常有热雷和台风雨;冬季低温,雨量稀少。
北江径流年内分配极不均匀,汛期的径流量占年径流量的70%~80%,而枯水期只占20%~30%。多年平均径流量为 428.82 亿立方米 。最大径流量为 722.17 亿立方米 。最小径流量为 162.72 亿立方米。
北江的汛期在每年的4~9月,全流域的大洪水都是由锋面雨产生,在流域的中部的英德至清远之间干流附近地区,是一个稳定的暴雨中心。由于暴雨量大,流域坡陡,水系又是叶脉分布,洪水容易集中,洪峰上涨速度快,具有山区洪水特点,峰型尖瘦,涨落较快,洪峰一般呈连续的多峰型。北江发洪时间为4~ 9月,洪峰出现最多的时段为5~7月,其中出现次数以6月最为集中。
北江集航运、灌溉、运输、饮用水源等多种用途,一旦发生水患,将直接威胁包括广州在内的珠三角地区。
北江,彭街-刘寨堤段
从以上叙述中,我们不难看出北江的重要性。接下来,我们将进入正题,回顾一下发生在1982年5月南岭地区的那场洪涝灾害。
- 事情是这样开始的 -
1982年5月上旬末至中旬前期,受切变线以及静止锋的影响,南岭地区一带连续出现大到暴雨、局部地区甚至出现特大暴雨。气象数据记载,当时的降雨量普遍都有150~250毫米,局地超过450毫米。广东北江中游及连江、滨江、绥江等支流流域9-14日连续出现暴雨,其中清远在5月12日24小时最大降水量竟高达640.6毫米,真是罕见特大暴雨。
由于降雨强度大而且集中,造成山洪爆发,江河水位上涨。其中,北江洪峰于13日到达清远站,水位15.88米,北江干流清远至石角河段上,尽管西岸滨江流域一带堤围已先溃决,但本次洪水水位仍超过历史记录(13日石角站洪峰水位13.90米、流量15200立方米/秒)。
40万人被洪水围困,17万人无家可归(来源:清远日报)
清远县城,被淹的下廓街(来源:清远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