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打印 中国天气首页 生活 旅游 繁體中文
中国天气网>青海 > 青海首页 > 天气资讯

火烈鸟现身化隆黄河库区黄河沿岸越冬水鸟数量刷新纪录

【字体:   2020-12-08 09:06:31   来源: 西海都市报  

12月5日早晨,位于化隆回族自治县群科镇黄河库区的水面上,波光潋滟,鸟鸣啁啾。放眼望去,湛蓝的水面上水鸟成群,它们时而仰头高歌,时而低头戏水,甚是热闹。

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飞到化隆黄河沿岸一带的水鸟数量增多,有摄影爱好者更是拍到火烈鸟。数据显示,随着化隆黄河沿岸生态转好,越冬的鸟类种类和数量越来越多,不断刷新新纪录。

越冬水鸟数量纪录刷新

太阳爬到山顶,弥漫在黄河水面上的薄雾渐渐散去,白天鹅的身影依稀可见。成群的水鸟里,披一身洁白羽毛的白天鹅特别亮眼。它们成群结队,沐浴着冬日的暖阳。

“到这里越冬的白天鹅越来越多了,今年达到近百只。”化隆县群科镇村民马海买说,白天鹅数量逐年增加,与黄河生态环境的改善有很大关系。

在马海买的印象里,以前黄河沿岸的水面上随处可见塑料废弃物,现在却很少见了。如今,在他们村里,有专人负责黄河沿岸的环境,禁止村民将餐饮、生活污水和垃圾倒入黄河。

“白天鹅喜欢栖息在开阔、干净的水域中,性喜集群,特别是冬季,常呈家族群活动,有时多至数百只的大群栖息在一起。”摄影爱好者张永忠说。

张永忠多年在黄河沿岸拍摄白天鹅,观察到白天鹅对栖息地的要求很高,不仅要有水和食物,对水质和水生植物的要求也很高。如今,大规模的水鸟来到我省黄河沿岸安家,得益于当地生态环境的改善,更有利于水鸟的生存。

许多水鸟选择在化隆黄河沿岸的库区安家,主要得益于良好的生态环境。近年来,化隆县陆续整治黄河沿岸的餐饮店、沙场等,禁止将餐饮、生活污水排入黄河,使得黄河水质恢复清澈容颜。水质变清,水里的鱼儿也变多。而白天鹅等水鸟早早前往这里越冬,不仅看中安静、舒适的环境,还有丰富的食物。

一年四季都可观水鸟

沿黄河溯流而上,在化隆县牙什尕镇的一池水塘里密密麻麻满是水鸟。这些水鸟当中有白天鹅、绿头鸭、赤嘴潜鸭、白骨顶等近10种。

家住附近的村民李海峰说,除了白天鹅,黑鸭子等几种水鸟也已经把这里当成它们的家了,一年四季都能看到它们的身影。

这些水鸟对当地的环境比较熟悉,当人靠近河岸时,它们并没有受到惊吓,依旧在水面上嬉戏觅食。李海峰说,现在村民的护鸟爱鸟意识提高了,很少去打扰它们的生活。

说起沿黄一带水质改善,李海峰深有感触。李海峰说,早些年,化隆一带的黄河水面上几乎没有水鸟活动的影子,但这两年不同了,随着黄河水生态环境的改善,越来越多的水鸟选择在这里筑巢安家。

与前两年相比,化隆黄河沿岸的生态环境得到极大改善。为加强黄河各支流管理保护,化隆县安排400名保洁员长期负责沿河日常监管和卫生维护工作,先后实施昂思多沟防洪工程、巴燕沟防洪工程等,有效解决了黄河流域沿岸水土流失问题;实施“保护黄河·美化环境”春秋两季义务植树“大会战”活动,黄河沿岸原本荒凉的土地披上绿装,这些项目的实施,让水更清更净,黄河化隆段水质良好。

如今,黄河沿岸的牙什尕镇库区,成了赤嘴潜鸭、绿头鸭的家园,它们数量多,占据着大面积的水面。而群科镇库区,则成了白天鹅的家。它们相邻而栖,成了黄河沿岸一道优美的风景线。

火烈鸟现身化隆

前两天,摄影爱好者石先生在化隆黄河库区拍到火烈鸟后发到朋友圈里,得到许多网友的点赞和关注。火烈鸟对栖息地的要求极高,以前在化隆乃至海东地区都鲜有拍摄记录。

“当天早上,原本是去拍摄白天鹅的,拍摄时突然看到一只双腿细长的水鸟。我盯着屏幕一直观察,确定是一只火烈鸟,觉得很好奇,拍了很多张。”石先生说。

中午时分,石先生遇到青海国家公园观鸟协会会长王舰艇。王舰艇对石先生说,他和同伴一路追踪火烈鸟的行踪来这里的。火烈鸟在海东现身的几天前,在格尔木湿地水域也发现一只火烈鸟,但两三天后不知去向。他们一路跟踪,不料在化隆又现身。

“火烈鸟是一种比较大的涉禽,平时生活在气候相对温暖的地方,浅水湖泊湿地附近,食物主要是水里面的藻类,还有鱼虾等。”西宁野生动物园副园长齐新章此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火烈鸟现身黄河湿地,可能当地水域有适合火烈鸟所需的食物,以及跟黄河谷地暖和的气候有较大关系。

火烈鸟,也称红鹳,主要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2013年列入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在中国并无分布,为数不多的几次发现也多是离散失群的单独漂鸟。此前,在德令哈可鲁克湖、贵德黄河湿地现身,在化隆乃至海东以往没有拍摄记录。

百鸟翔集,有凤来仪,说明黄河生态环境良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鸟类专家表示,鸟类的栖息地首先要有足够的食物保证觅食,还要有安静、安全、隐蔽的筑巢环境。火烈鸟、大天鹅、白鹭等选择在化隆黄河库区过冬生活,说明当地的黄河湿地生态保护力度不断加强,环境变好,是鸟类聚集的主要原因。(赵俊杰)


编辑: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天气网”。
收藏此页】 【打印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帮助- 人员招聘- 客服中心- 版权声明- 网站律师- 网站地图- 商务合作- 广告服务- 手机版

客服邮箱:service@weather.com.cn 广告服务:010-58991910
Copyright©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2008-2024)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制作维护: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青海省气象局
郑重声明:中国天气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证010385-2号 京公网安备11041400134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5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