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西
北部山区旱情持续加重夏粮绝收秋粮减产已成定局
重旱区面临断水
今年1月至7月,定西市六县一区北部山区旱情持续加重,全市农作物受旱面积335.9万亩,其中重旱面积达165万多亩,农作物绝收面积46.1万亩,人畜饮水同样面临严峻考验……
五口之家窖水枯竭
7月14日中午,定西市安定区白碌乡复兴村。村民王喜成提着一小桶水从院外的牲畜圈走过时,5只羊、2头猪爬上低矮的圈墙,发出乞求的叫声。老王提着水小心翼翼地绕过圈舍,放到厨房里,此时,他家用于储水的一口大缸已经见底,这一小桶10余公斤水,是老王一家五口和牲畜的当晚生活用水。
而此时,王家院内、院外的5眼水窖已经枯竭半月。这些天来,王喜成家洗衣服也不敢放洗衣粉,洗完衣服的水还要给牲畜吃。幸好,王喜成的邻居只有一人在家,王喜成每天可以从邻家水窖里挑两担水,才解决了眼前的难题。但王喜成仍然在担心:如果持续干旱,邻家的水用完了怎么办?
和王喜成相邻的6户村民,大都靠邻居王国成家仅有的窖水接济。在距离定西市80多公里的这个北部山区村庄,人畜饮水成了眼前的头等大事。
蓄水仅够支撑10天
在复兴村驻村干部朱振伟和乡包村领导魏彦彪的调查数据里,该村水窖面临干枯的数量一直在发生变化。
复兴村共有198户839口人,“目前全村已有近30户村民断水,大部分村民水窖存水仅有半桶高度,干旱如果继续下去,30%至40%的养殖户家的窖水仅能维持10天,70%的村民面临断水威胁。”据两名干部介绍,从今年2月至7月,该村降水量仅67毫米。
安定区水利水保局最新调查显示,该区是定西市北部山区干旱最严重的地区,属于重旱区。今年1月至6月,全区降水仅68.6毫米。安定区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马主任告诉记者:“安定区正常年份的降水量是380毫米,干旱年份降水量280毫米左右,而今年上半年全区的降水量还不及干旱年份的零头。”
目前,安定区的旱情正在从北部山区的鲁家沟、白碌、石峡湾、葛家岔、新集、西巩、秤钩等乡镇延伸开来。与白碌乡相邻的石峡湾乡清水村,人畜饮水也成了当务之急。
交通相对便利的清水村引流乐一眼山泉,修了两间储水房,一昼夜能蓄水24立方。村主任张学礼说,这两个水房只能供3个社99户人家,另外5个社则难以顾及。更多的村民采用互相调剂、互相帮助的办法渡过难关,但他们的窖水也只能维持10天左右。
在清水村村委会附近的一间水房门口,该村村民正在等着接水,但水管里的水时断时续;流入蓄水池的泉水,也随着干旱的加剧在减少。在一些村庄,有的村民不得不将大牲畜卖掉,以减少家庭用水的重压。
17万人饮水困难
迫于储水危机带来的压力,白碌乡、石峡湾乡的少数村民试图从长途拉运,但拉运成本令村民难以承受。
石峡湾乡乡长田富贵说,乡政府所在地距离区政府所在地55公里,村民用三马子拉运原本5元1方的自来水,成本将增加50元左右,而更边远的村庄1方水拉运成本最高增加到80元。白碌乡一些村民驾驶三马子到会宁头寨镇拉水,每方水运输成本也在50元左右。
白碌乡村民告诉记者,为解决缺水最困难的村民的生活问题,安定区每天安排水罐车给这里送水,但因这里山大沟深,送水车辆又太少,大量的缺水仍在持续。
定西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副指挥李新民说,除重灾区安定区的7个北部山区乡镇外,陇西北部的6个乡镇,通渭北部的3个乡镇,临洮北部的5个乡镇,通渭北部的马营、北城等7个乡镇……定西市共有40多个乡镇面临饮水困境。
该市防汛抗旱指挥部的调查显示,定西市有17.14万人、4.42万大牲畜存在不同程度饮水困难,其中占比重较大的安定区,有6.1万人、1.6万头大牲畜遭遇饮水威胁。
夏粮绝收秋粮减产
严重干旱不仅带来了人畜饮水等诸多生活困难,同样伴随着农作物的绝收和减产。
记者沿途采访时看到,大片的玉米因长期的干旱和曝晒叶片卷成筒状,没有地膜覆盖的洋芋,枝叶稀稀疏疏,地皮大片裸露。村民说,目前玉米正值抽穗季节,由于干旱缺水,大面积的玉米无法适时抽穗,“即便是日后再有透雨,玉米和洋芋的减产已成定局。”而他们的小麦等夏季作物已基本绝收。
王喜成今年种了10亩小麦和少量的豌豆,“小麦绝收了,没有任何指望了!”王喜成在指望另外的30亩玉米,希望多少有些收成。
6月底以来,定西市一直在关注旱情的蔓延局势。7月8日的最新调查显示,该市北部山区大部分地方干土层厚度达6至9厘米,个别乡村达到15厘米以上;全市农作物受旱面积335.9万亩,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43.7%,其中重旱面积165.8万亩,农作物绝收面积46.1万亩。
目前定西抗旱形势十分严峻,各区县正在加紧维修水利工程,检修机电设备,清淤干支渠道,同时加大劳务输出力度,以期增加农民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