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中大熊猫”黑鹳现身南宁武鸣一水库
凤头麦鸡
珠颈斑鸠
绿翅鸭
银鸥
“鸟中大熊猫”黑鹳恋上冬季南宁
南宁积极开展湿地保护工作,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野生鸟类数量日渐增多
头戴凤冠,身披彩衣,脚登红靴,举止间显出无比的高雅与华贵。漂亮的精灵——凤头麦鸡最近几天现身武鸣区的水库边觅食嬉戏。它们的到来,成为当地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近日,广西资深观鸟爱好者梁家登的镜头下,经常被一群飞来南方越冬的小精灵所填满——凤头麦鸡、绿翅鸭、黑鹳等,它们的身影被一一定格。凤头麦鸡可谓鸟中“第一吃货”,而其貌不扬的黑鹳是世界濒危鸟类之一,已被列为中国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在我国仅有1000多只,像大熊猫一般珍贵。
鸟中“第一吃货”凤头麦鸡爱在浅滩觅食
“这种冬候鸟在南宁其实是比较罕见的。因为市区内的湿地公园几乎很难看到它们的踪迹,它们停留的地方是完全的湿地生态景观,且有浅滩的食物充足的湿地,比如丢荒过后的稻田。其栖息地范围内的各种农业害虫,都逃不过凤头麦鸡的‘铁嘴’。”梁家登说,凤头麦鸡可谓无所不吃,它们会因地制宜捕食,是当之无愧的鸟中“吃货”。
凤头麦鸡飞行能力相当强,每年都会飞临南方过冬。据梁家登多年观鸟经验,每年冬天,他时常在南宁看到凤头麦鸡的踪影,但地点不固定。这种鸟在南宁待的时间并不长,基本上只停留两三天。
梁家登介绍说,南宁丰富多样的生态环境,成为越冬候鸟的“补给站”,等它们吃饱喝足,歇息够了,它们还会继续飞往它们的目的地。
“鸟中大熊猫”黑鹳警觉性高喜欢结对出行
最让梁家登欣喜的是,有“鸟中大熊猫”之称的黑鹳也来南宁过冬了。“也是在上个星期,在发现凤头麦鸡同样的地点,4只黑鹳在湿地、水塘来回游荡,而且它们警觉性相当高。”据梁家登介绍,前年他曾在南宁发现过黑鹳的踪迹,但是去年没有见到,而今年竟然一下来了4只,令人欣喜。
对于这些小精灵是否还会继续留在南宁,梁家登表示,“它们也不会在南宁待太久,南宁只是它们短暂停留的歇息地。待它们休整些时日,将继续向它们的目的飞去”。梁家登还说,黑鹳喜欢三两结队,行走的步调都很一致。发现它们时,它们正在湿地觅食,一会儿在水面湿地上欢畅地散步,一会儿低头饮水觅食,不时小心向四周观望,给当地湿地景观增添了一处别样的风景。
据了解,黑鹳具有较高的观赏和展览价值,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由于近年数量急剧减少,已被《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列为濒危物种,珍稀程度不亚于大熊猫。不少专家认为其数量还在下降。
南宁生态环境吸引越冬鸟类超过250种
“这一趟出去,收获还挺大的。”据梁家登连续几日观测数据显示,就在一周内,闯入他的镜头的小精灵就多达数十种,其中有8只绿翅鸭、7只凤头麦鸡、4只黑鹳、1只银鸥、6只红嘴鸥、90多只栗树鸭……
广西大学林学院教授蒋爱伍告诉记者,近年来,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南宁周边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南宁积极开展湿地保护工作,使湿地公园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野生鸟类数量日渐增多,频现黑鹳、绿翅鸭、凤头麦鸡、银鸥、红嘴鸥、栗树鸭等珍禽的身影。它们在南宁短暂停留歇息,嬉戏觅食,使冬日的南宁充满生机。
南宁市鸟类资源非常丰富,据统计有470多种,其中飞临南宁过冬的超过250种,包括很多国家一级、二级保护动物,也包括一些罕见的鸟类。
■知多点
●凤头麦鸡
凤头麦鸡,体长29~34厘米,头顶长着细长而稍向前弯的黑色冠羽,像突出于头顶的角,甚为醒目。栖息地通常在湿地、水塘、水渠、沼泽等。它食蝗虫、蛙类、小型无脊椎动物、植物种子等。列入二级《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
●黑鹳
黑鹳属大型水鸟,具较长的颈和脚;前额和脸部被羽;眼周、嘴和脚呈红色,且嘴尖长而直;下胸、腹部和尾下覆羽白色,余部黑褐色并闪耀紫色和绿色金属光彩。进入秋季以后,黑鹳会逐渐更换羽色,称为冬羽。冬季,黑鹳成鸟前额铜褐色,头侧和颏部亮紫红色,头顶、后枕、颈部、背部至尾上覆羽、尾羽、翅长覆羽、飞羽和胸部黑褐色,闪耀紫红色和翠绿色金属光彩。
●银鸥
银鸥又名黑背鸥、淡红脚鸥、黄腿鸥、鱼鹰子和叼鱼狼等,全长约60厘米。其体形厚重,头部平坦,夏羽头、颈和下体纯白色,冬羽头和颈具褐色细纵纹。这种鸟数量较普遍,是一种消灭有害啮齿类的益鸟。银鸥一般会在陆地上或悬崖上生蛋,一般为3个。
●栗树鸭
栗树鸭头顶深褐,头及颈皮黄色,背褐而具棕色扇贝形纹,下体红褐。左右翅各有1枚形状特殊的飞羽,飞行中与空气摩擦能发出轻而尖的啸声。飞行力弱,潜水能力强。(文/南宁晚报记者凌剑伊 实习生卢美雪 图片由资深观鸟爱好者180摄影提供)
编辑:周玉
查天气
关注“广西天气”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