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候鸟南迁之 对话专家
“我们进一步,偷猎者就退一步”
——南国早报记者对话北海护鸟专家伯劳
护鸟志愿者在野外调查。(图/陈羽)
护鸟志愿者将缠在网上的鸟儿解救下来。(图/陈羽)
10月14日下午,北海冠头岭,30出头的伯劳和往常一样,端着望远镜盯着冠头岭上空随时可能出现的候鸟。这是他生活的一部分,过去3年间,每逢秋季,醉心于候鸟迁徙研究的伯劳便扎根冠头岭,一只只数着头顶上飞过的猛禽
师从中国鸟类学者、广西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周放教授的伯劳,如今已是北海当地知名的候鸟研究专家,也是当地民间护鸟的主要推动者——百林鸟志愿护鸟队的一员。尽管当地偷猎顽疾并未彻底根治,但曾经异常猖獗的捕鸟现象已经有所遏制。“只要我们更进一步,那些偷猎者就会退一步。”在伯劳眼里,这场偷猎与反偷猎的“攻防战”,还需官方与民间持续发力。
记者:通过3年的监测,途经冠头岭上空的猛禽整体情况如何?
伯劳:3年下来共记录了1.04万只猛禽,其中有1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腹海雕,还有28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记录到的1目3科15属29种鸟类,占中国隼形目总数的47.5%,其中高山秃鹫和白腹海雕是广西的两个新物种记录;栗鸢也是近年来国内为数不多的观察记录。
记者:监测到的这些数据和内容的主要用途是什么?
伯劳:可以获得一些基础数据的支撑,形成有针对性的调研报告。同时我们还和野生动植物保护国际合作,进行一定的科研分析和宣传。在上述这些猛禽中,有11种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通过观察,我们可以根据数量和种类的变化了解一些猛禽种群的状态,以便让更多的环保人士和相关职能单位参与进来,促进对候鸟的保护,让其顺利迁徙。
记者:北海近几年来的捕鸟情况是否有所改善?
伯劳:近年来我们每年都会联合当地林业部门去拆网,很多以前常规架网的地方现在都很少看见网了。由于我们经常去拆,不少偷猎者的犯罪成本增加,觉得得不偿失,就有所收敛了。和往年相比,现在冠头岭上用枪打鹰的现象也少了一些。过去打鸟的真的太多了,这是一个难得的改变。
记者:有人说这是一场偷猎与反偷猎的博弈战,作为北海当地的资深护鸟专家,你怎么看待这一现象?
伯劳:捕鸟其实就是一整套产业链,“我进一步你就会退一步”,主要还是看打击力度是否能持续。打鸟现象在全国都比较普遍,北海之前也很猖獗,但现在开始有所减少了,是个不错的进步。一些偷猎者在刚刮秋风时就开始心痒,相关部门要及时进行打击和查处,做到及时震慑和遏制。但另一方面,管理者还需要多对捕鸟者加强引导和宣传教育,让更多的人意识到候鸟的珍贵,到时就不会再把它当作“一块肉”,而是一个鲜活的生命。(文/彭庆 颜强)
编辑:唐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