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0年10月海南的强降雨
2010年10月份海南岛连降暴雨到大暴雨。统计表明,10月1日至18日,海南平均降水量为1040.6mm,是常年同期(181.4mm)的五倍以上,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多,比1961年以来10月降水量最多年份(1988年10月646.0mm)偏多近400mm。其中,10月1-9日,海南降水量普遍在300~1000mm,东部部份地区甚至超过1000mm,较常年同期偏多1~6倍。2010年10月海南省平均暴雨日数为6.6天,为常年同期(1.1天)的六倍,是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之最。
极端降水事件监测显示,期间海南有3站极端日降水量突破历史极值,即:10月5日08时至6日08时海南琼海(701.9mm)、万宁(392.2mm),10月7日08时至8日08时文昌(348.6mm)。有7个站连续降水量突破历史极值:琼海(1476.2mm)、文昌(1408.2mm)、万宁(1187.2mm)、陵水(948.9mm)、海口(802.6mm)、五指山(725.5mm)、三亚(608.5mm)。因此,2010年10月份海南强降雨具有累计雨量多、降雨过程持续时间长、暴雨日数多、降水极端性强和灾害影响重等特点。
2010年10月海南的强降雨由两次降水过程组成。
第一次降水过程从9月30日夜间起至10月9日,暴雨过程持续时间达9天,为1961年以来海南最长的暴雨天气过程。从过程累积降雨量分布来看(如图1a),文昌、琼海、万宁、安定、陵水等地累计降雨量600~1000mm,东部的部分地区累计降雨量高达1000~1800mm。另外,10月5-7日,广东雷州半岛也出现持续性暴雨天气过程。5日00时至8日08时,湛江的徐闻和雷州就有8个站点累计降雨量在500mm以上。
图1 2010年10月海南两次暴雨过程累积降水量(单位:mm):
a)9月30日20时至10月9日20时;(b)10月13日8时至19日8时。
第二次降水过程从10月12日夜间起至10月18日,如图1b所示,海南大部地区累计降雨量超过100mm,中东部地区降雨量有250~450mm,强降水中心位于岛东南部,澄迈、屯昌、琼中、琼海、万宁等县的局部地区降雨量达600mm以上。
2.环流成因分析
对比2010年10月海南两次强降水过程的环流形势可见,影响的天气系统配置并不完全相同。
图2a 2010年10月3日8时500百帕环流形势图
图3a 2010年10月7日8时的红外卫星云图及850百帕风场
第一次暴雨天气过程:图2a给出了2010年10月3日08时500百帕环流形势。由图可见,在10月初,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势力较强,副高西伸控制了我国华南以及云南大部地区,西脊点甚至超过了90ºE,海南岛位于副高的南侧。在强盛的高空偏东气流驱动下,大量来自海上含有丰富水份的气流自东向西持续不断地吹向海南岛。由于海南岛的地形是中部高、四周低,入岛后的东风气流便沿着地形爬升,导致岛内特别是东部迎风坡地区普降大到暴雨。从10月3日开始,有热带气旋经中南半岛东部缓慢北上进入北部湾,在热带气旋东北象限的东南气流的影响下岛内强降水持续;同时副高西脊点东退,从5日起,热带气旋转向靠拢海南(如图3a),受其东侧云团的影响,使得海南岛多站日降水量突破历史极值;10月9日,随热带气旋的消散,海南地区的降水便明显减弱了。
第二次暴雨天气过程:图2b给出了2010年10月16日20时500百帕形势图,它基本上反映了形成2010年10月份第二次暴雨天气过程的环流特点。由图可见,此时西太平洋副高已较前期有所向东收缩,脊线位于22ºN左右,西太平洋上新生成的台风“鲇鱼”正在向西偏北方向移动,海南岛位于副高西侧边缘;可以看到,在此期间印度-缅甸地区的低压十分活跃,中南半岛南部不断有热带气旋活动,虽然没有北上直接影响海南,但热带气旋的主要辐合区位于低压的东北侧,正好把海南岛含盖在内;与此同时,我国中部受低层高压系统控制,海南岛位于高压的南侧;在上述三个系统的配合下,有偏东、偏东北及偏东南三支气流在海南岛汇合(如图3b),从而造成岛内持续强降水;至10月19日,随南海东部洋面台风鲇鱼的移近,海南岛转为一致的偏东北气流控制,水汽条件明显下降,于是强降水天气结束。(文/李小泉)
图2b 2010年10月16日20时500百帕环流形势图
图3b 2010年10月16日8时的红外卫星云图及850百帕风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