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地势图上,16万平方千米的四川盆地像一颗淡蓝色的明珠安静地置于巫山和横断山脉之间。这片聚居着四川和重庆绝大部分人口的天府之土常年多云雾、少日照,古人曾以“蜀犬吠日”来形容它阴云连绵的天气。但在2006年,这里却经受了自有气象记录以来最严重的一场干旱。
“我出去办事,车开到茶园新区的高速路上,矿泉水瓶子就放在车前面,被太阳照着,当时车里还开足了空调。我觉得渴了,就拧开瓶子喝水,烫得我把水吐了出来,简直像烧开的一样”,重庆市民董先生说,“把矿泉水边的巧克力威化拿来,结果只剩威化了,巧克力全都化成水了。走出车子,热气马上就裹过来,头发昏,脚底下烫得很,估计得有七八十度。当时路边的很多车子都把前盖撩开了。回到家,空调开到16℃也没觉得凉。”
2006年夏,工作人员在将冰块放上公交车进行降温(资料图片)
这样的场景在重庆和四川持续了几十天。从这一年入夏以来,重庆、四川持续高温少雨,干旱在这一带地区肆意蔓延。两省(市)这一个夏季的平均降水量为345.9毫米,只有常年同期的67%,是有气象记录以来的历史同期最小值。同时,重庆、四川盛夏(7-8月)的平均气温也创下同期之最。
随着5月初干旱初现苗头,在很短的时间内,旱情迅速由30年一遇升至50年一遇,随后又升为百年一遇。
8月15日,重庆綦江县再一次刷新当地的最高气温,当天的气温高达44.5℃,这是重庆有气象记录以来的最高气温。綦江自7月11日以来的降雨量比历年同期减少了90%左右,而蒸发量则高出15%。
这一天,重庆全市40个区县中有35个的最高气温超过了40℃,重庆主城区的气温则高达43℃。当地气象部门称,有些地区的地表实测温度已经达到了77℃。
第二天起,重庆市开始将大块大块的冰砖放到每一辆没有空调的普通公交车上,为驾乘人员降温,该市公交集团人士称,此举将一直延续到连晴高温结束后。重庆市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在高温酷暑天气期间开展轮休的通知》,指出从即日起至高温酷暑天气结束,全市各单位可组织职工轮流休息。
8月18日,重庆渝北区古路镇希望村的张老汉说,村里水井的水所剩无几,每天只能舀出很有限的几桶浑水。为了让村里的老人和孩子们喝到水,村里的年轻人都步行1个多小时到邻村挑水。
“在这40多天里,村里几乎没有人洗过澡”,村民蔡邦树说,“因为没有水喂猪,村里很多人把猪都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