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打印 中国天气首页 生活 旅游 繁體中文
中国天气网>湖北 > 天气专题 > 专题新闻

湖北日报:五问晴热高温天气

【字体:   2013-08-06 16:01:30   来源: 湖北日报  

  7月以来,我省气温异常偏高,降水大部偏少,高温、干旱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今年高温天气有何特点?为什么会出现持续高温?今后的趋势会怎样?昨日,记者就此采访了相关气象专家。

  一问高温趋势

  7月22日以来,我省持续高温。8月4日,因受云系覆盖影响,全省高温范围及强度较前期有所减弱,但5日气温又迅速回升。5日上午,武汉中心气象台发布高温橙色预警:24小时内武汉、黄石、黄冈、鄂州、咸宁、十堰等地最高气温将升至37℃以上。武汉中心气象台首席预报员龙利民说,根据目前气象资料分析,15日前,我省宜昌以东仍将维持晴热高温天气,最高气温37℃至39℃,局部40℃。

  二问高温、干旱特点

  专家说,今夏的高温天气,范围广、强度大、持续长。

  7月,全省平均高温日数(≥35℃)为14.7天,较常年同期偏多6.7天,为1961年以来第4高值;全省平均气温29.7℃,较常年偏高2.1℃,为1961年来历史同期第2高值。平均最低气温为26℃,居1961年来同期第1位;平均最高气温为34.5℃,为1961年来第3位。日最高气温极值达到41.3℃。7月1日至8月4日,郧西、宜都、监利,连续高温日数分别达到16、13、12天,突破历史极值。

  进入8月,高温持续。1日,全省72个气象站达到35℃以上,超过37℃的有44个,通山、赤壁、阳新、枝城、鄂州最高气温达到或突破40℃。

  7月,我省大部地区降水偏少2到9成。高温少雨叠加造成旱情迅速发展,鄂东南南部、鄂中丘陵区和鄂西南局部出现重度以上气象干旱。

  武汉区域气象中心主任刘敏说,今年的高温天气可比2003年,干旱类似1966年。2003年,从7月13日到8月10日,一直持续高温,其中,鄂东南连续4天超过40℃。1966年,7至8月降水量偏少6到9成,高温无雨日数30至40天,出现了严重伏旱。

  三问高温为何持续时间长

  龙利民说,主要原因是副热带高压偏强,位置稳定,长期控制长江流域一带。

  副热带高压,是从赤道飘来的热气团,主要影响夏季天气。在副高控制下,气流下沉,带来增温。今年出梅早,副热带高压从7月上旬就开始控制长江中下游地区,受下沉气流的影响,天气晴朗少云、太阳辐射强、空气湿度大,升温迅速。

  另外,今年大气环流异常,目前深入内陆的台风几乎没有。往年,夏季台风登陆,往往会逼退或者减弱副热带高压,带来大风、大雨等天气,造成降温。

  四问武汉为何特别热

  在今年的热浪中,武汉的最高气温并非全国最高,但市民普遍感到热,因而有市民质疑天气预报所报温度“偏低”。

  专家解释,这是由于预报气温与居民体感温度的差距、武汉最低气温高等多种原因造成的。

  省气象局观测处处长杨志彪说,预报气温是离地面1.5米左右、排除了人类活动影响的空气温度,而人体感受到的温度实际上是红外线热辐射的积累,而非实际气温。因而,预报气温与居民体感温度存在差距。

  武汉市特别热,除了最高气温高,再有就是最低气温也高,空气湿度大。根据1951年至2012年的数据统计,最低气温达到或超过30℃的日数,武汉排名全国第一,高达74天,最低气温最高值达到32.3℃。

  武汉河、湖水域面积大,水的比热容高,白天吸收热量,夜间缓慢散热,抬高气温。龙利民说,除了监测位置不同造成的“温度”不同外,相对湿度等也影响了人们对气温的判断。“湿度超过70%,气温超过32℃,人体就会感觉闷热难耐,再加上热岛效应,人体感受到的温度就更高。”

  五问旱情如何发展

  高温少雨叠加造成旱情发展迅速。预计未来一周,鄂东南、鄂北岗地、鄂中丘陵区和鄂西南部分地区干旱将近一步发展,重度以上气象干旱的县市将达到20个。

  刘敏说,高温干旱叠加,将对处于产量形成关键期的中稻、玉米、棉花造成严重影响,农作物虫害也可能进一步发展。各地在做好抗旱工作的同时,应对水稻深水灌田,并喷施叶面肥,降低田间温度;对玉米采取喷灌,改善田间小气候;对棉花引水沟灌,追施花铃肥,防止功能叶早衰;加强棉花、水稻虫害的防治。

  本文刊发于8月6日《湖北日报》记者李先宏通讯员刘庆忠李傲实习生何健

编辑: 中国天气网湖北站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天气网”。
收藏此页】 【打印

相关新闻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帮助- 人员招聘- 客服中心- 版权声明- 网站律师- 网站地图- 商务合作- 广告服务- 手机版

    客服邮箱:service@weather.com.cn 广告服务:010-58991910
    Copyright©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2008-2024)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制作维护: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湖北省气象局
    郑重声明:中国天气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证010385-2号 京公网安备11041400134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5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