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打印 中国天气首页 生活 旅游 繁體中文
中国天气网>湖北 > 天气专题 > 专题图片

铁路

【字体:   2014-01-13 11:50:22   来源: 汉网—武汉晨报  

  本月16日,为期40天的2014年春运将拉开帷幕。昨天,武汉铁路局召开新闻通气会称,预计今年春运将发送旅客1868万人,同比增长10%,为历史之最。为此,将增开308个售票窗口,加开2362列临客列车等措施,确保旅客便捷出行。

  武汉铁路局介绍,由于2014年春运比2013年提前了10天,节前恰逢大专院校放假,学生、探亲、务工人员客流叠加,节前整体客流呈高发平稳运行态势,腊月二十五前后迎来首轮客流高峰;正月十三后,学生客流与务工客流叠加,形成春运第二次客流高峰。预计农历正月初七、十六等高峰日全局每天发送旅客70万人,超过去年同期单日发送66.6万人的最高纪录。

  【运输】

  将开“红眼高铁”4.5对

  春运前夕,武咸城际列车开通、沪汉蓉铁路全线贯通,武汉地铁将武汉、武昌、汉口三大火车站连成一体,铁路以武汉为中心构成了至咸宁、孝感、汉宜沿线城市和辐射全国重点城市1~7小时的“多环”快速铁路交通圈。

  武汉铁路局介绍,春节前出行重点地区为北京、广州、沪杭地区,节后在成渝、武汉、南昌、合阜、湖南地区共11个重点地区;热点列车主要集中在京广、京九、焦柳、襄渝等15个重点干线。为加快旅客疏运,武汉铁路局节前开行临客68对、节后开行78对、使得临客开行总列数达到2362列。据悉,客流高峰到来,铁路部门将利用夜间天窗每天开行高铁4.5对,作业时间为2:30到5点,俗称“红眼高铁”。

  据了解,直通临客和管内临客车次一般以“L×××次”和“K8×××次”冠名方便旅客选乘。

  据统计,武汉铁路局节后日均有席运能34.1万张,其中往北5.04万张,往南11.37万张,往东5.82万张,往西1.16万张,铁路局管内10.7万张,在客流高峰期,将根据客流情况调整运能。

  【售票】

  春运检票要验身份证

  今年春运,武汉铁路局共开设售票窗口2271个,比去年春运增加308个,其中,车站售票窗口604个,比去年增加67个;自动售票机246个、增加29个;代售窗口820个,比去年增加137个。做到开足窗口、上足人员、上足设备。

  为满足旅客尽快购买到车票,今年互联网购票、电话订票实行错峰售票,互联网、电话订票的起售时间由10个整点放票增加到16个,扩大每天错峰起售车票的时间节点,把所有“G”字头列车起售时间由11:00移至14:00,均衡用户互联网和电话购票访问量,方便用户网上购票。此外,还推出12306手机客户端试行手机购票业务,方便手机用户购票,引入“支付宝”支付方式,进一步提高互联网购票便利度。

  为方便学生售票,385台自动售取票机加装学生读卡器,增加售取学生票服务功能,对武大、华科、华农等211院校校园内安装自动取票设备,方便学生在校园内取票。

  同时,武汉铁路局特别提醒旅客:请使用本人有效身份证件,通过正规渠道购票,不向他人泄露个人身份信息,不从票贩子手中购票,以免上当受骗。

  【服务】

  一路上能听轻音乐

  为给广大旅客提供出行便利,春运开放空调客车交流插座供电,方便旅客途中使用。对持有铁路有效车票且行动不便的老人、病人和靠辅助器具才能行动的残疾旅客,免费提供助行服务。武昌、汉口、武汉站设置母婴哺乳区。对高铁车站检票口附近设置一定数量座椅进行颜色标识,划定为重点旅客候车专座专区,方便旅客候车上车。

  春运期间,积极招募700余名社会志愿者,以爱心通道、综合服务台等为平台,在2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所在地车站和务工客流较大车站开展导购、导乘、咨询、秩序维护、重点帮扶等服务。

  为保证春运高峰期间旅客列车的开行,武铁每增开1对客车将停运1对货车,除在农历腊月三十至正月初四期间开行的旅游列车外,其他时间不开行旅游列车,并将节前10天、节后15天,特快和快速货物班列停运。

  武汉客运段称,该段还投入1500余万元,对既有线列车的布制备品、不锈钢备品全部进行了更换,此外,该段还在各次列车上配备了针线包、纸杯,在有条件的列车上配备了鞋刷和鞋油、爱心伞、蒸汽熨烫刷等便民设施,同时保证在列车上有2元矿泉水,15元盒饭供应,列车上尽量播放轻音乐和文艺类节目,为广大旅客铺就温馨的回家之路。

编辑: 中国天气网湖北站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天气网”。
收藏此页】 【打印

相关新闻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帮助- 人员招聘- 客服中心- 版权声明- 网站律师- 网站地图- 商务合作- 广告服务- 手机版

    客服邮箱:service@weather.com.cn 广告服务:010-58991910
    Copyright©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2008-2024)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制作维护: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湖北省气象局
    郑重声明:中国天气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证010385-2号 京公网安备11041400134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5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