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冷空气的侵入使气温在24小时内下降10℃以上,最低气温降至5℃以下,称为寒潮。我国幅员辽阔,南北气候差异大,各地所确定寒潮标准不尽相同。
每次寒潮天气过程前后都会造成气压、温度、湿度等气象要素的剧烈变化,人们一般难以适应环境的变化,使得机体的免疫力下降,而感染各种疾病。
常见疾病:
上呼吸道感染(感冒)、气管炎、支气管炎、肺炎等呼吸系统疾病,冠心病、脑卒中、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胃炎、胃溃疡等。
发病人群:
婴幼儿、中老年体弱的人、患有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塞、脑卒中等慢性病的人,以及身体状况欠佳的人。
预防建议:
冬季到来之前,要进行耐寒锻炼,以适应环境的变化;
随时注意天气的变化,增减衣服;
冬季晨练要等到太阳出来后,并注意保暖;
注意居室通风,减少和抑制病菌病毒繁殖;
尽量少去“高危场所”和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勤洗手、勤洗澡、勤换衣、勤晒衣服和被褥等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饭前便后、外出归来以及打喷嚏、咳嗽和清洁鼻子后,都要立即用流动水和肥皂洗手。
糖尿病人要特别注意保暖,随天气冷暖及时增减衣服。平时要坚持体育锻炼,以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和抗病能力。
有胃病的人应注意胃部保暖,减少因寒冷给胃部带来的刺激。因为寒冷刺激可造成胃酸分泌过多,引起局部血管痉挛收缩,只是胃溃疡发病或出血。
患有高血压,冠心病,心机梗塞,脑卒中等病的人,当气温骤降时,一般降温在6—10度时,要注意添衣保暖,特别要注意手、脸,尤其是口与鼻部的保暖,因为这些部位特别敏感;其次注意休息和保持情绪稳定,在精神上和体力上都不要过度疲劳和紧张;在室内工作或休息应该使室内的温度保持在18℃左右,不能低于15℃,因为低于此温度会加重病人循环系统的负担;同时不宜久坐不动,应在室内适当活动,增加身体的血液循环;当出现①面部、上肢或腿部无力或麻木,尤其出现在一侧肢体时;②思维混沌、说话困难或理解困难;③单眼或双眼视力出现问题或单眼失明;④行走困难、头晕眼花,失去平衡或协调能力;⑤不明原因的剧烈头痛等症状时,要马上就医。
小儿肺炎的防护应注意两个方面。第一,时时注意天气变化情况,这主要是及时收听天气预报和天气形势的预报,特别注意气温、气压变化,比如冷空气寒潮到来前后的几天内,注意保暖,出门带口罩。注意观察小儿自身反应情况。第二,加强锻炼,增强体质,早睡早起,生活要有规律。
(来源:北京气象学会 作者:陆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