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打印 中国天气首页 生活 旅游 繁體中文
中国天气网 >广东 > 亚运专题

陈泽华:亚运气象特派员(2010/11/25)

【字体:   2010-11-25 17:52:41   来源: 广东省气象局  

(中国气象报记者
董永春 通讯员 陈静)他,1984年毕业于解放军理工大学空军气象学院,曾在部队工作20年;

他,2006年转业到广州市气象局,2009年初被借调到亚组委运动会服务部,担任气象领域项目主管,成为气象部门派驻亚组委的第一个工作人员。

他叫陈泽华,被同事们称为亚运气象特派员

陈泽华说,到亚组委工作既感到很光荣,同时也觉得责任重大。广州市委市政府、亚组委服务部以及各级气象部门都特别重视亚运气象服务工作,他觉得自己应该像桥梁一样连接和协调着政府部门、亚组委以及气象部门的工作。

2009115日,广州亚运会第一次综合演练前夕,为使参与亚运气象服务演练的全体人员能更好地了解体育项目对气象条件的需求,陈泽华联系亚组委竞赛部三位专家来亚运气象服务中心授课,效果非常好。第一次综合演练时出现了强冷空气和强降水天气,陈泽华又联系了亚组委庆典和文化活动部开幕式处的主要负责人接受媒体采访,向公众介绍了亚运会开幕式出现恶劣天气的各种应急措施。

陈泽华说,部门间的沟通很重要。他多次组织气象局和亚组委有关部门联合召开亚运气象服务需求座谈会,征询各部门对气象服务的意见及需求,建立气象局与亚组委各部门的工作联系机制,使沟通工作进入常态化,定期召开例会,协调解决有关问题。

陈泽华还负责了奥体中心、大学城、天河体育中心、亚运城、广东国际划船中心、广州马术场、增城龙舟赛场和海心沙等十多个高标准自动气象站的建设任务。这些自动站建设的选点要求高、组织施工难、建设任务重、可调时间短、协调难度大,这些都是在建设各体育场馆自动气象站的时候面临很实际的难题。

军人出身的陈泽华无条件地承接下这些任务。为了建好这些自动气象站,他不畏酷署严寒、走遍了广州所以的亚运场馆,针对比赛项目对气象条件的不同需求,积极与有关单位沟通协调,既坚持代表性高的原则,又灵活、因地制宜地选点;既要求实用,又讲求美观;从场馆设计阶段就开始选点,提出需求和建议,密切关注场馆建设进度,抓准时机在场馆建设中适时进场施工建设,做到个个都是精品,充分显示广州气象监测网布设的合理、实用、科学、美观。

陈泽华说,看到场馆自动气象站为亚运会亚残运会训练、测试、赛事和重要活动的气象服务保障提供了第一手观测数据,他觉得特别开心。

陈泽华参与了《亚运会开闭幕式人工消减雨作业实施方案》、《亚运火炬传递气象服务实施方案》、《亚运会空气质量(灰霾天气)服务工作实施方案》、《亚运会气象应急处置预案》等十几套专项方案的编写,还向市政府、亚运协调办、亚组委等报送了二十多篇亚运气象服务筹备工作信息稿件,被《穗府信息》、广州市委《每天快报》和《广州亚组委工作简报》及第16届亚运会官方网站等选用,从多角度、多层次宣传报道了气象人为亚运做出的努力。

亚运前,陈泽华又承担了两项重任,一是担任开闭幕式人工影响天气协调主管,二是担任竞赛指挥中心信息与气象保障组成员。他工作更忙了,节假日基本都在加班,平日里也经常是早晨7点出门,晚上9点才能回家,有时回到家还要处理一些问题。他说,好在有家人的支持和理解。

让陈泽华觉得遗憾的是体育锻炼的时间太少。他本来就有的高尿酸血症时常引起痛风,一天工作下来双脚肿胀,走路都困难,严重时脚踩在地上就像千支针扎在脚上,剧痛难忍;今年9月年度体检时,他又被检查出了双下肺纤维化,钙化灶,医生建议CT复查,而当时正值办理亚运会气象服务人员和车辆的注册申请的关键时候,各项亚运工作进入最后冲刺阶段,时间紧,担子重,他手头的工作不能放下,于是坚持,再坚持……

2009年亚组委年度绩效考核中,陈泽华以较高的工作水平、出色的工作业绩,赢得了领导的肯定和同志们的一致好评,获得亚组委突出成绩奖
转载或引用请注明出处
编辑: 广东省气象局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天气网”。
收藏此页】 【打印

相关新闻

    气象服务

    天气短信

    定时定点的“贴身小秘书”。发送短信11到10620121,即可开通服务,2元/月。

    天气微信

    提供用户所在位置的精细化天气实况、预警、预报,可查询全国各地天气。

    气象微博

    提供最新天气预报预警信息、气象科普知识,跟踪发布灾害天气最新动态。

    12121电话

    提供天气预报预警信息和气象科普信息,提供“巨灾报平安”服务功能。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帮助- 人员招聘- 客服中心- 版权声明- 网站律师- 网站地图- 商务合作- 广告服务- 手机版

    客服邮箱:service@weather.com.cn 广告服务:010-58991910
    Copyright©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2008-2025)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制作维护: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广东省气象局
    郑重声明:中国天气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证010385-2号 京公网安备11041400134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5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