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日,在《京都议定书》(以下简称议定书)特设工作组会议开始时,日本代表抛出一个重磅炸弹:不管在什么情况下,日本都绝对不会在议定书的第二阶段承诺任何减排目标,再也不会在议定书框架下安排其减排目标。
此话一出,全场震惊。京都议定书不仅仅以日本古都命名,而且当年也是在日本和国际社会的积极努力下,经过通宵达旦的谈判促成的,而现在日本却要亲手抛弃这个来之不易的成果。
日本的表态遭到了各国代表和非政府组织(NGO)的强烈谴责。一些代表和观察员认为,日本的行为无异于为议定书敲响丧钟。因此,这两天,最流行的一句话就是"mother to kill son",可谓一针见血。
日本的理由是,议定书已经赶不上时代了,应对气候变化需要一个全球性的解决办法,而《哥本哈根协议》可以担当此任,同时声称对"三可"问题更为感兴趣。其言外之意是中国等排放大国也要采取法定约束力的减排,取消双轨制,推卸发达国家减排责任。
对日本的言论,发展中国家一致表示反对。
"77国集团加中国"表示,附件一国家必须履行其法定义务,展示必要的领导力。发达国家在其第二承诺期必须开展雄心勃勃的、可量化的减排。也门代表强调了延续议定书的重要性,一个新的可量化的减排目标是坎昆会议取得成果的基础。
非洲集团表示,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对于公约非议定书国家(指美国)开展可比性的减排非常重要。
中国代表团副团长苏伟表示,议定书是国际应对气候变化机制的支柱和基础,如果议定书倒下,其后果可想而知。
南方中心主任许国平说:"议定书诞生在日本,现在日本的行为就像母亲对儿子说:儿子,你再也不需要成长了,你可以去天堂了,我们会为你祈祷的。"许国平说,这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12月1日,非政府环境组织在《ECO》上评价:"在最需要领导的时刻,议定书的家乡(日本)却宣布了一个破坏性的声明……这次缔约方会议本应是重建信心之地,但是日本的行为不仅损害了信任,甚至可能毁灭了谈判。"
第三世界网络的林丽玲表示,议定书不会像酸奶一样到期,但是强调,承诺期之间可能的差距正在引发减缓谈判的危机。
泛非洲气候公正联盟发表评论说:"通过牺牲现存唯一的、具有法定约束力的气候变化协议,日本的行为证明了我们一直担心的问题,即一些发达国家对应对气候变化缺乏诚意。对于地球的未来和贫穷国家几百万弱势群体的生命而言,日本更关心自己和它伙伴的利益。"
泛非洲气候公正联盟代表非洲公民社会要求日本再次考虑其立场,并再次重申坎昆会议必须在两个轨道上取得成果,保证议定书的延续。
日本的行为激起了NGO的愤怒,高票当选"化石奖"。12月2日,全球气候行动联盟等多个组织在坎昆展览馆组织活动,抗议日本的行为,支持议定书。(本报特派记者 张永 冉瑞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