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于当地时间12月1日在坎昆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举办首场边会(SideEvent),中国政府代表团副团长、首席谈判代表苏伟出席边会并讲话,为与会者解疑释惑。

苏伟在边会上通过一连串具体数字介绍中国的减排努力。他重申,到202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到45%的目标,是中国总理温家宝在哥本哈根气候峰会上做出的庄严承诺。

苏伟表示,中国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已经将节能减排的具体指标列入“十二五”规划建议之中。他还介绍了中国在能源消耗控制方面的一些具体措施。

苏伟还就当前会议最大焦点之一《京都议定书》问题回答了台下听众的提问。他说,《京都议定书》“非常重要”,“是国际气候谈判的基础”。他指出,如果《京都议定书》被抛弃,意味着“谈判基石的坍塌”,后果不言而喻。

《京都议定书》工作组的谈判目前进展依然缓慢。以日本为首的发达国家拒绝延续议定书的第二承诺期,引起众多发展中国家和非政府组织的强烈反对。

苏伟当天的讲话和答问均用英语“一气呵成”。全场座无虚席,互动热烈。边会主办方还为与会者提供了翔实的资料以及茶点饮料,与会者对活动安排很满意。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罗黛琳(RenataLok-Dessallien)在当天的边会上高度评价了中国的减排努力。她说,中国在减排方面已经做出了多项有效措施,为世界其他发展中国家做出了榜样。

她还说,中国利用清洁能源方面的进展令人十分鼓舞,在太阳能、风能等很多领域快速进展。她同时认为,中国在积极推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法律法规建设。

政府间国际组织“南方中心”(SouthCenter)主任许国平(MartinKhor)点评时表示,中国并不是发达国家,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很多方面也远远不是“世界第一”。坐在他身边的苏伟听到这番话会心一笑。

许国平强调,中国的人均碳排放量要远远小于欧美等西方国家,在减排方面苛求中国是不公平的。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一方面要发展经济,一方面要应对气候变化,确实面临着很大挑战。

边会结束后,苏伟立即被中外记者和非政府组织人士团团包围,长时间无法“脱身”。在中方工作人员的帮助下,他才拉着文件箱艰难冲出“重围”,但他身后,仍尾随着很多人。苏伟一路都在耐心向各路人马讲解气候变化议题,气氛融洽。

当天的边会活动全部用英语进行,近半数与会者是外国人,他们在边会期间全神贯注,很多人做了笔记。不少听众向本社记者表示,从中了解到很多有关中国减排的积极信息,认为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为世界作出了积极贡献。

边会是指在气候谈判的正式进程之外,大会为与会者开放的活动平台,有关各方可以通过边会阐释观点、沟通交流,具有无法替代的特殊作用。(作者:李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