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网讯 11月27日,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和国际竹藤组织联合主办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多哈大会重要边会:“中非合作——竹林应对气候变化”在卡塔尔首都多哈国家会议中心顺利举行。来自加拿大、德国、法国、巴拿马、中国、莫三比克、国际林业研究中心等国家的100多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秘书长李怒云、国际竹藤组织气候变化专家雅尼克和国际林业研究中心森林与环境项目主任路易斯就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创新的运行模式、竹林在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和南南合作中的作用等方面发表了精彩演讲。

专家指出,竹子在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表明,在热带及亚热带地区,大片退化的土地适宜种植竹子,既能给农民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还有显著的生态效益。作为地球上生长最快的植物之一,竹子每天最多能长高一米,而且采伐后能够快速更新,也就能够快速吸收二氧化碳,同时竹材制作的各种耐用竹制品还能储碳和固碳,起到了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作用。因此,竹子的巨大碳汇功能使其与碳市场结合,在促进发展中国家农村发展与环境改善中发挥重要作用,为应对气候变化提供了新的途径。

中国是“竹子王国”。全球有1200多种竹子,中国就有500多种。为了充分发挥竹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特别是在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作用。在中国国家林业局的领导下,由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国际竹藤组织、浙江农林大学组成的专家团队,参照有关国际规则,依托浙江农林大学多年的研究成果和2008年实施的首个毛竹碳汇造林试点项目的实践经验,开发了中国首个竹子碳汇造林方法学,并在国内竹产区试行。为了验证该方法学在国外竹产区的适应性,应国际竹藤组织成员国的邀请,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国际竹藤组织和浙江农林大学联合启动了竹子碳汇造林方法学非洲肯尼亚和埃塞俄比亚示范项目。由于发展竹林碳汇项目将有利于增强全球最贫困国家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能力,该试点项目受到了两国气候变化主管部门的欢迎。

在边会上,关于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的创新运行模式以及竹子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议题引起了与会代表的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会场气氛活跃。边会取得了圆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