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分类垃圾箱已走进了2万多户成都家庭,普及可回收垃圾常识
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探讨如何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推动全球世界大同行动。就应对气候变化方面,“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是全世界最高层次的环保大会。2009年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举行。
近日,32岁的汪剑超启程。在他的行李箱中,放置着一个特别的垃圾箱。下一站,他将作为西南地区环保企业代表,前往卡塔尔首都多哈,参加“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80后汪剑超的绿色创业故事,就从这个垃圾箱开始。
西南地区唯一代表
赴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
汪剑超的“多哈之行”缘于1个月前。那时,他参加由英国大使馆文化教育处举办的“绿色生活行动”,推荐了自己的环保项目。
当时,该项目收到120多份申请书,包括垃圾处理、绿色交通、节约用水、可持续设计等方面。最终,经过英国大使馆文化教育处的推荐,汪剑超收到来自“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主办方的邀请函,邀请他参加本月26日在多哈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
为此汪剑超制作了全英文幻灯片,他透露,幻灯片的前部分将向全世界介绍成都,通过介绍成都所开展的环保工作,传递“成都是环保之都”的城市形象。
汪剑超所在的绿色地球公司,在成都进行垃圾分类回收已经有4年时间。“该机构只推荐了两家环保企业参加,我们是西南地区的唯一代表。”当汪剑超收到这份邀请函后,兴奋得一夜难眠。经过思索,他最终选择带上垃圾箱前往多哈,这个垃圾箱便是他环保故事的起源。
英国大使馆文化教育处社会项目经理盛少岚称,英国文化协会是提供英国教育机会与促进文化交流的国际机构,在世界109个国家开展工作,在北京作为英国大使馆文化教育处开展工作,该协会作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认可的青年工作团体,每年都会以观察员的身份,向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推荐环保企业或组织代表参与其中。该处推出“社会创新联动力”的项目,其中便有“绿色生活行动”,吸引了不少环保企业和NGO组织参与其中。最终,今年由该组织推荐两家环保企业代表获得“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的入场券。
微软工程师
美国之行学会垃圾分类
汪剑超的皮肤很白,看起来比实际年龄年轻。他曾就读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机系,并在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取得硕士学位。此后,他进入微软中国公司工作。
然而,一个偶然的机会,让他完成了职业转变的最大跨度从工程师变身成“破烂王”。
汪剑超称,有一次,他在美国一家企业餐厅就餐,他看见员工们自觉将垃圾进行分类投放,喝过的牛奶盒和易拉罐等投入到可回收垃圾桶,而餐厨垃圾投入到不可回收的垃圾桶。经过询问,汪剑超这才明白,如此投放更有利于垃圾的回收利用,降低环境污染。
回国后,汪剑超算了一笔“账”,成都每天产生垃圾有5500吨,垃圾处理方式为直接填埋或焚烧,这样会造成土地浪费和环境污染。如果从源头上进行垃圾分类,将有用的垃圾进行回收利用,不仅能减少垃圾对环境的负担,也能节约资源创造商业利益。
就这样,一次美国行见闻,燃起汪剑超和朋友“绿色创业”的火苗。随着一个个分类垃圾箱走进成都家庭,他参与创立的“绿色地球”环保公司正悄然改变着城市的环保形象。
转行后,汪剑超不忘“老本行”,他将计算机技术运用到垃圾回收模式,将自己的团队打造成“高科技收荒匠”。通过垃圾回收再利用创造的经济价值,支撑着这群“高科技收荒匠”的环保梦想。
高科技收荒匠
给垃圾袋安个“身份证”
从家庭所领取的垃圾袋就能见到高科技的影子,每个垃圾袋都有独特的“二维码身份证”。当装着可回收垃圾的垃圾袋进入垃圾分拣厂后,“二维码身份证”开始发挥作用。通过扫描二维码,了解到每个家庭投放的垃圾重量,并进行积分。当积分积到一定数量后,便可兑换相应的生活用品。在垃圾分拣厂,这些垃圾将被进行细致的分类,并送往相应的生产线,经过消毒加工后,再制作成新的产品。
汪剑超称,这是以奖励的方式,来促进市民养成环保意识。
盛少岚称,目前,国内进行垃圾分类回收的组织比较多,但“绿色地球”公司以科技创新手段,推动公众的参与。其持久的坚持,并达到一定的效果和规模,最终得到认可。参加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的环保企业可以获得更高的“交流平台”,其运作的项目可得到全世界的关注,更好地实现“环保梦想”。
一个纸质垃圾箱,箱上有“垃圾分类”的宣传图示,表示垃圾箱只回收“金属、塑料、纸类”三种垃圾。目前,成都有42个小区,共24650个家庭参与到“垃圾分类处理”的环保行动中。“绿色地球”公司目前每天收运的可回收垃圾超过2吨,创业4年来回收量累计354.5吨。
354.5吨,记录着这个团队对环保的贡献,相当于少砍伐908.13棵树,节省石油1399.08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075.5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