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孙扎根7日在“可持续土地管理政策与实践国际研讨会”上称,我国荒漠化土地占国土面积的27.46%,约有4亿人口受到荒漠化危害,每年因荒漠化危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1200亿元。

“中国是世界土地退化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孙扎根说,土地退化是危及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大问题。长期以来,由于自然因素和不合理人类活动,加剧了土地退化。

联合国粮农组织此前公布的一项研究表明,全球有超过20%的耕地、30%的森林和10%的草原已经或正在退化,近1/4的人口受此影响。

“中国-全球环境基金干旱生态系统土地退化防治伙伴关系”中央项目协调办(下称“中央项目协调办”)今天公布的资料也显示,在自然、社会和人类活动的多重压力下,全球约有10%的干旱土地正经受着一种或者多种形式的土地退化。这不仅危及千年发展目标的实现,也阻碍了恢复退化土地的各种努力。

上述资料称,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土地退化防治与人口控制、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等诸多因素相耦合,与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民生改善等诸多问题相交织,显得更加复杂。

研讨会上,全国政协人口与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江泽慧也表示,人口增加、经济发展与资源短缺依然是土地退化防治所面临的巨大压力,与此同时,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等多因素交织给土地退化防治带来了新挑战。

据孙扎根介绍,自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政府累计投入数千亿元人民币,相继启动了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京津风沙源治理、退耕还林、退牧还草、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等重点生态工程,对沙化重大地区进行集中治理。

国家林业局最新统计显示,目前我国森林面积达到1.96亿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20.36%,其中人工林面积达到6168万公顷,居世界首位。全国沙化土地年均减少1717平方公里,沙区生态状况、经济社会条件和农民生活水平明显改善。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森林资源增长最快、生态治理成效最明显的国家。

但孙扎根同时表示,我国仍然是一个土地退化严重、自然生态脆弱的国家。土地退化防治亟需创新的理念、政策和技术手段。

记者从中央项目协调办了解到,该机构在土地退化防治方面已启动实施了“土地退化防治管理与政策支持项目”,推动了综合生态系统管理理念融入政策制定与法制建设,探索了增加植被与土壤碳汇能力、完善土地退化监测与评价体系、拓宽土地退化防治融资渠道等土地可持续管理的新途径。

中央项目协调办透露,下一步,将重点在参与全球缓解气候变化活动,提升碳汇功能;发展绿色经济,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包容发展,缓解贫困和贫富差距;探索生态补偿,完善可持续管理机制等方面,开展土地可持续管理的创新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