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玛雅人预言的世界末日没有到来,科学家们对地球寿命的关注却从未降低。
英国著名自然灾难专家、世界知名环境科学家比尔·麦克古尔在著作《7年拯救地球》中提出:人类如果不立即采取行动,减少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排放,2015年将成为地球命运的转折点。
就连一向以关心国际金融形势为主的世界银行也在2012年11月发布了一份名为《降低热度》的报告。报告指出,如果我们任由全球变暖的趋势持续,到本世纪末,全球气温将会上升4℃。
报告认为,这一后果将是灾难性的:沿海城市可能被淹没;粮食生产风险增大;水资源匮乏情况将进一步恶化;生物多样性会遭遇不可逆转的损失。
2012年年末,国际能源署(IEA)发布了《2012年世界能源展望》(下称《展望》),对2035年前的全球能源趋势作出了预测。在报告中,IEA悲观地表示:“各国在哥本哈根气候会议上商定的,到本世纪中叶,将地球温度上升控制在2℃以内这一目标正变得难以实现”。
未来我们该如何应对全球气候持续变暖的挑战?《中国经济周刊》记者独家连线IEA首席经济学家法提赫·比罗尔(Fatih Birol),请他来为我们解读:面对能源和气候危机,我们还能做些什么。
可持续发展任重道远
IEA在《展望》中指出,即使考虑到未来各国的发展政策,我们依然不能确保全球能源体系能够进入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展望》预测,从现在到 2035 年,全球能源需求将增长三分之一以上,其中60%的需求增长来自中国、印度和中东地区。尽管世界各国对于低碳能源的使用与开发都处于稳步增长的状态,但是未来化石能源(煤炭、石油和天然气)仍将主导全球能源的消费与使用结构。
在过去10年里,煤炭几乎占据全球能源消费增长的50%,其增速甚至超过了其他所有可再生能源。报告预测,中国的煤炭需求将在2020年达到顶峰,并将持续至2035年。
谁来代替核电?
为了减缓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各国都鼓励发展清洁能源,许多国家都把核电作为未来重要的发展方向。但福岛核事故令核电风光不再,许多国家纷纷重新评估核政策。谁来代替核电成为一个棘手的问题。
《展望》指出,目前全世界电力需求正在以近两倍于世界能源需求的速度增长。尽管在2035年前,煤炭依然是全球发电的主要燃料,但在全球新建发电能力规划中,一半的新增能力将以可再生能源作为燃料。
《展望》预测,到2015年,全球可再生能源将成为全球第二大电力来源,并在2035年接近第一大电力来源——煤炭的发电量。
可再生能源迅速增长的原因在于其技术成本逐年下降、化石燃料价格不断上升。此外,各国对可再生能源的补贴不断上升也是一个重要原因。2011年,全球对各种可再生能源的补贴约为880亿美元,2035年将增至近2400亿美元。
对话比罗尔:
中国将成为全球绿色能源投资的领头羊
《中国经济周刊》:目前世界各国在能源利用,尤其是节能减排方面的进展如何?
比罗尔:几乎全世界各大能源消费国都已经宣布了自己的目标和措施:中国的目标是到2015年将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16%;美国则采用了新的燃料经济标准;欧盟承诺到2020年,将把能源需求削减20%;日本试图到2030年将电力消费削减10%。虽然这些举措有助于改善过去10年全球能源效率表现不佳的局面,但是全球节能减排可挖掘的潜力依然十分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