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第一工作组报告北京宣讲会中国气象局专场现场(摄影:赵嫣嫣)
秦大河院士和托马斯·斯托克博士在宣讲会后的新闻发布会上回答记者问题(摄影:赵嫣嫣)
中国天气网记者提问(摄影:赵嫣嫣)
中国天气网讯 近日气候变化研究领域的一个“大事件”就是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第一工作组报告的发布。全球变暖的事实不仅更加确凿,数据也更令人触目惊心。“1880年-2012年全球地表平均温度约上升了0.85℃”、“自1950年以来,气候系统观测到的许多变化是过去几十年甚至近千年以来史无前例的”等等,这份凝结了全球259位作家的报告中,也包含了18位中国科学家的成果和心血。在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第一工作组报告北京宣讲会活动中,该组联席主席托马斯·斯托克博士和秦大河院士讲述了中国作者在本次报告中发挥的不容忽视的作用。
中国天气网记者:我想问一下这次报告里面有很多的科学家,还有很多作者参与,那么中国科学家在这次报告当中起到了哪些作用?您怎么评价中国作者的这些所做的成果?谢谢。
托马斯·斯托克:IPCC自1988年成立以来,经济发展中国家和经济转轨国家参与这个过程中我们既可以实现能力建设,也可以实现知识的传播,在过去15年来中国专家在这个过程中确实做出很大的贡献,通过发展中国家专家的经验,我们可以在全球范围让科研成果非常完整,可以让全球杂志上的成果都加以采用并且加以呈现,所以说这个过程也是一个新知识的传播过程,由发展中国家和经济转轨国家参与,特别是对区域方面的知识能够做出更大的贡献。
秦大河:我补充一下托马斯的发言。第五次评估报告第一工作组有中国专家18名,一共有14章,中国科学家正如同托马斯博士谈到的,把中国区域、亚洲区域很多气候变化的研究成果带到了第一工作组,正像刚才我介绍的,第五次评估报告第一工作组有9200多份著作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科学家的贡献知识产权属于中国科学家的这些著作大概占了9000多份的4%,这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因为在第三次、第四次中国科学家著作贡献只有1.2%、1.3%,这次翻了3倍,是了不起的进步,反映国家和科学界对气候问题的重视和进步。
这18位科学家并不是都来自某一个部门,他们来自于高等院校,这占了三分之一,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海洋大学等等,中国气象局占三分之一,中国科学院大概占三分之一,他们都很年轻,除了我之外都是40岁上下年富力强的科学家,通过IPCC第一工作组的工作,使他们的气候变化科学的业务和理论都得到了提高,所以托马斯和我都对他们有充分的肯定。
下一页:IPCC报告是怎样炼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