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欢迎您的到来!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English Version 繁體中文
天气预报 北京 上海 广州 福州 重庆 西安 南宁 深圳
中国天气网 > 专题 > 天气专题 > 高温 > 2008高温专题

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何立富博士谈面对高温干旱

【字体:   2008-05-29 11:14:15   来源: 中国天气网

主持人:2007年入夏以来,全国平均气温比常年同期偏高0.5~1.0。C,很多地方出现高温干旱天气,特别是东北地区,平均气温达到历史同期最高,平均降水量又为历史同期最少。南方很多地区还出现了35℃以上的长时间高温热浪,一些大城市被列为新的“火炉”。据统计,截止目前,全国因干旱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其中,黑龙江受灾最为严重。为此,我们就2007年的高温和干旱天气连线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何立富博士针对今年高温干旱的预报服务及其防御对策等问题给予介绍与解答。

主持人:何立富首席您好!非常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来到中央气象台网站专家连线。现在各级政府和广大百姓都十分关注我国东北地区出现的严重干旱天气,请您从气象角度为百姓介绍一下高温干旱及气象预报服务情况。

专家:好的。今年入夏以来,由于东北及内蒙古地区降水异常偏少,江南华南出现35℃以上持续高温天气,造成了十分严重的干旱。6月1-26日,东北大部地区及内蒙古东部降水量不足50毫米,特别是辽宁北部、吉林南部等地降水不足10毫米。与常年同期相比,辽宁和吉林的大部地区、黑龙江南部、内蒙古东南部降水量偏少5~8成,其中辽宁东部、吉林南部偏少8成以上。辽宁、吉林区域平均降水量均达195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少。辽宁大部、吉林南部最长连续无降水日数有15~20天,局部地区在20天以上,超过历史同期最长时间。同期,东北大部地区气温明显偏高2~4℃,辽宁、吉林和内蒙古东南部地区还出现了阶段性高温天气。持续少雨和高温天气,使得辽宁、吉林大部、内蒙古东南部等地干旱发展迅速,部分地区出现重旱。进入7月份,江南和华南大部地区出现了连续20多天的高温闷热天气,部分地区气温达37~39℃,有些地方的气温甚至超过了40℃;而黑龙江和内蒙古等地基本没有降雨发生,降水量比常年同期偏少3成以上。持续的高温热浪和晴热少雨导致上述地区土壤水分大量蒸发,失墒状态日益恶化,出现了严重的干旱。

主持人:今年严重的高温干旱天气,给社会经济发展和百姓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和损失。

专家:是的。据今年6月底统计,我国辽宁省受灾人口503.2万人,189.4万人因旱饮水困难;大田作物受旱面积225.1万公顷(图7),其中绝收14.1万公顷;农业直接经济损失15.4亿元。吉林省农作物受旱面积近300万公顷,占全省耕地总面积的75%,有47万人、40多万头大牲畜因旱发生饮水困难。内蒙古47%的农田、84%的草场均受到干旱威胁。另外,6月中下旬,黑龙江省部分地区旱情也有发展,全省农作物受旱面积达132万公顷。6月27-30日,东北地区中南部出现了一次明显降雨过程,辽宁东部、吉林东南部、黑龙江西南部雨量达到20~50毫米。正是这场久违的及时雨才使得上述地区严重旱情得到不同程度的缓和或缓解。

截至7月底,湖南省农作物受旱面积60万公顷,缺水缺墒面积36万公顷;因旱造成近104万人、53万多头大牲畜饮水困难;直接经济损失15.7亿元。江西省有121.6万人因旱饮水困难;农作物受灾面积63.3万公顷,绝收面积2.1万公顷;直接经济损失16.3亿元。黑龙江省农作物受灾面积568万公顷,绝收面积45.7万公顷;直接经济损失21.5亿元。

主持人:严重的高温干旱天气,对哪些方面会产生重大影响。

专家:高温干旱主要对农业、植被以及人体健康等方面产生负面影响。

首先,高温干旱天气对农业的影响较大。例如6月份,东北地区大部、内蒙古东部光热充足,利于玉米、大豆、春小麦等作物生长发育;但大部地区月内基本无有效降水,导致东北西部旱情持续发展,给农作物生长造成严重威胁。辽宁西部和西北部、吉林中西部以及黑龙江西部地区的玉米、大豆出现叶片萎蔫、枯黄和生长延迟等现象,发育期延迟5-15天,部分地区出现干枯死苗现象。在辽宁,6月以来由于气温偏高,降水异常偏少,导致辽西大部、沈阳北部发生重度干旱,900万亩农田受旱。由于缺水,玉米长势不如常年;在吉林,连续30摄氏度以上的高温使得中西部地区旱情非常严重。部分县市旱田作物生长缓慢,部分城镇供水不足,发生人畜饮水困难。湿地发生生态干旱,面积进一步萎缩。

第二,高温干旱天气对植被产生影响。根据极轨气象卫星监测显示,由于高温干旱,相对应的地区植被长势是较去年同期偏差的。6月主要出现在东北中西部及内蒙古东部、华北大部、西北东部、黄淮北部等地;而7月植被出现恶化的地区主要分布在江南、华北北部以及内蒙古东部等地。

第三,高温天气对生产生活和人体健康方面有不利影响。
6月,我国共出现2次大范围的高温天气,分别出现在6月5-11日和6月21-29日。其中第一次主要出现在北方地区,第二次高温过程范围较大,我国中东部大部地区及新疆等地均出现了高温天气。6月份的炎热日数与常年同期相比,辽宁大部、吉林大部、内蒙古东南部、南疆中部等地偏多3~7天。由于连日高温,各医院接待的上呼吸道感染、中暑和急性胃肠炎病人较前期明显增加。7月,江南、华南出现了大范围长时间的高温热浪天气,严重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使心血管疾病、上呼吸道感染、中暑和急性胃肠炎等疾病发病率急剧升高。例如,7月23日上海全市102所医院急诊量高达25.6万人次,较去年同期上升19%,其中心肌梗死、中风等心脑血管疾病占很大比例。福建省7月份肺结核发病数3563例,比去年同期上升13%;其它感染性腹泻病发病数1343例,比去年同期上升22%。

主持人:今年黑龙江省的干旱尤为严重,请您解释一下高温干旱的重要原因。

专家:好的。今年6月以来,黑龙江省降水持续异常偏少。从最新统计的资料获悉,2007年7月份黑龙江全省平均降水量为68毫米,比历年同期偏少50%,为1961年以来同期降水最少值。6月1日~8月2日全省平均降水量仅为126毫米,比历年同期偏少44%,为1961年以来第二位少水年,其中黑龙江西北部地区降水量更是达到了历史同期最少。

6月1日~8月2日全省平均气温为21.8℃,比历年同期偏高1.5℃,为历史上第三位高温年,仅次于2000的平均气温22.4℃和1994年的平均气温21.9℃。超过30℃的高温日数在全省大部市县达到了17~26天,比常年同期多5~8天。其中6月全省平均气温21.6℃,比常年同期偏高2.6℃,突破历史同期最大值,7月份全省平均气温也比常年同期偏高0.6℃。

由于降水异常偏少、气温持续偏高使得黑龙江出现了大面积的干旱,其中重旱区主要分布在三江平原西部、黑河和松嫩平原北部,全省有50个市县土壤相对湿度低于70%,有13个市县土壤相对湿度低于50%。

截至8月上旬,黑龙江省受旱地区已发展到73个县市,受灾人口779万人;受旱面积已急剧增加到568.0万公顷,绝收面积增至45.7万公顷;直接经济损失达21.5亿元,其中农业损失15.8亿元。

黑龙江遭遇此次大旱,原因有三方面:
一、东北大部分地区处在夏季降水偏少的年代际气候背景下。1999年以来,黄河以北地区普遍少雨,东北大部分地区降水偏少概率在70%以上。今年6~7月,东北大部分地区降水偏少50%以上,而且气温偏高,导致东北尤其是三江平原地区旱情严重。

二、南海夏季风偏弱。今年南海夏季风于5月第5候爆发,爆发时间偏晚。自爆发以来,仅6月第1候和7月第3候强度偏强,其他时间强度均偏弱,导致水汽输送集中在黄河以南地区。东北大部分地区没有足够的水汽条件,因此降水偏少导致了干旱。

三、7月副高强而位置偏南。当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自江淮流域北跳后,华北、东北等地就进入了降水集中期。但是今年7月,副高脊线位于24°N,较常年同期(25°N)偏南,稳定位于江南、华南地区上空,不利于东北地区降水,导致了东北地区降水偏少,旱情发展。

主持人:何首席请您谈一谈,我国干旱天气的主要特点。

专家:我国各地出现的干旱灾害情况大体有以下三个特点:

1.干旱灾害面积广,但分布不均匀:
据气候统计,我国每年农田受旱涝灾害的面积约占总播种面积的27%左右,而其中60%左右是旱灾,这说明全国受旱灾面积是很广的。全国各大区都会有旱灾出现,但分布不均匀,其中黄淮地区占了全国受旱灾面积的50%左右,长江中下游也是多旱灾的地区,这两个地区就占了全国旱灾总面积的60%以上。

2.干旱灾害出现频繁,有时持续时间较长:
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受季风气候影响,在全国境内,局地性或区域性的干旱灾害几乎每年都会出现。例如,据研究,在1979-1991年这13年间,其中有8年是在华北、东北及华南出现干旱,另有2年在长江以南的广大南方地区出现干旱,2年出现了全国性干旱,1年为长江流域干旱。在华北地区,在1951年-1980年的三十年中,出现较大范围的干旱就有12年,中等范围的干旱11年,其余7年出现了范围较小干旱,而这时期长江流域也有28年出现了范围不同的干旱。

从干旱持续时间看,许多地区会出现春夏连旱或夏秋连旱,有时甚至春夏秋三季连旱。例如,华北地区干旱的持续时间一般在1-2个月或4-5个月左右,有些年份干旱持续时间特长,如1957年、1965年、1968年、1972年和1986年,长达5-7个月,又如长江流域常会出现伏旱,但有的年份有的地区会出现连续干旱,例如1988年长江流域出现了伏旱,而其中有些地区,如湖南、湖北、上海、江苏、安徽、贵州等省市出现了春夏连旱或夏、伏、秋连旱,持续时间一般在40天以上,部分地区达50-70天。1994年6-8月江淮地区出现了严重伏旱,安徽、江苏、湖北等省伏旱持续时间达40-50天,长的达2个月以上,这一年在全国不少地区还出现了春旱,秋旱范围更广,主要分布在江南、华南、华北和西北东部等地。

3.干旱常伴随着高温天气同时出现,许多干旱灾害出现的同时,往往同时出现高温,致使加重旱情,这种情况在长江流域伏旱期更明显,例如1985年出现了夏伏连旱,6-8月份久晴少雨,温度很高,天气燥热,日平均温度都在30℃以上,鄂西北、鄂东南及三峡河谷地区极端最高温度达38-40℃,重庆出现38℃以上高温天气,其中涪陵、万县高达40℃-41℃。杭州连续7天最高温度达35-37℃。气温持续偏高,水分蒸发强烈,助长了伏旱的发展。1965年5-10月华北地区出现了大旱,这一时期平均气温比常年偏高1-2℃,高温(≥35℃)日数达10-35天,比常年偏多5-18天。又如上面已提到的1994年江淮流域出现干旱,与此同时,也出现了高温天气,这一地区≥35℃的日数达20-40天。

主持人:对于持续高温干旱的天气,请您谈一谈中央气象台和全国气象部门是如何为各级政府及广大公众提供预报与服务的。

专家:在极端天气下,中央气象台会及时发布预警信息给中央政府和广大百姓。相关省、市气象台也会及时发布本地预警预报信息。另外,中央气象台会随时通过气象卫星密切监测火情,并根据天气变化捕捉有利的人工增雨作业时机。各省、市气象台充分利用天气资源及时进行人工降雨,缓解旱情。例如,2007年8月8日夜晚,饱受旱灾困扰的黑龙江省西部城市齐齐哈尔上空出现了一次较为有利的人工增雨作业机会。齐齐哈尔市气象局针对这次降雨过程及时组织了人工增雨联网作业,先后发射增雨火箭弹22枚,炮弹470发,增雨效果明显。伴随着隆隆雷声,密集的雨点从天而降,浇灌着严重干渴的土地。根据当时的数据显示,本次平均降雨量达17.8毫米,主要降雨区位于干旱较为严重的龙江、甘南、富裕和依安等县,龙江县最大降雨量达到98毫米。此次人工降雨对于缓解齐齐哈尔市持续出现的严重旱灾十分有利。

主持人:非常感谢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何立富博士接受了我们的专家连线,并为广大百姓就高温干旱天气的预报与服务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希望您以后常来专家连线做客,解释气象,宣传气象,服务百姓,使广大百姓了解气象,贴近气象,利用气象,用气象人的实际行动,将气象灾害给百姓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编辑:超级管理员
收藏此页】 【打印

气象服务

气象服务热线
拨打400-6000-121进行气象服务咨询、建议、合作与投诉
天气预报电话查询
拨打12121或96121进行天气预报查询
手机查询
随时随地通过手机登陆中国天气WAP版查看各地天气资讯
关于我们-营销中心-广告服务-联系我们-人员招聘-网站律师-客服中心-会员注册-中国天气通-mobile版-微天气-使用帮助-网站地图-版权声明

客服邮箱:service@weather.com.cn 广告服务:010-58991910
Copyright©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2008-2024)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制作维护与商务推广: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
郑重声明:使用本站天气信息,请与本站联系获取天气信息使用授权 授权邮箱 :service@weather.com.cn

京ICP证010385号 京公网安备11041400134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5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