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天气网首页天气生活旅游

作为国内首个节日气象保险,赏月险在这个中秋节名利双收。业内人士认为,这次颇为有趣的尝试为普通公众了解和接受气象保险提供了机会。

 

目前,国内首个气象巨灾保险也即将在深圳临产,用以应对台风和洪水等灾害的侵袭。气象保险作为一种新生险种正在国内进行更广范围的尝试。

刘新立 北京大学中国保险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秘书长

“随着互联网等技术的应用,气象保险在国外的推广呈现出应用范围更广,使用方式更便捷的特点。”

 

“将气象灾害引发的损失转嫁给天气保险的好处显而易见:一是赔付标准明确,在灾难发生前主动投保,一旦灾难发生,可获得的相应经济补偿是明确可量化的。二是个体获赔更有保障,如果单纯依靠政府救助,未必会兼顾到每一个角落。”

国内巨灾保险制度试点开启

给“不测风云”买保险

中秋赏月险 赚了吆喝鼓了腰包

家住广州的网友王俊斯刚刚度过了一个无比“纠结”的中秋节。他在当天的微博中写到:“望着白天阳光明媚的天,暗叹钱打了水漂,不想下午开始白云飘飘,又燃起一丝希望,天黑黑后见到朦胧月色,彻底失望了……”不过,随后他又对当晚的圆月赞不绝口,还特意拍照秀了一把。

 

还有人中秋节不想看见月亮的?没错,如果你和王俊斯一样“抱着好玩兼投机的心理”买了中秋赏月险,就会理解他对天气变化所呈现出的这种“复杂”情绪。

 

赏月险是安联财险与淘宝保险联合发布的首款节日气象保险。包括王俊斯在内,全国共有5154人购买了这款赏月险,但只有西安、哈尔滨、海口等9个城市因出现阴雨天气获得了理赔,仅占总购买人数的9%。有媒体根据淘宝的销售记录算了一笔账,结果显示安联财险收获保费达40万元以上,理赔费只有8.7万元,也就是说,理论上赏月险至少赚了30余万。

进入详情

气象联姻保险 国外不是新鲜事

北京大学中国保险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副秘书长刘新立认为“赏月险”是国内保险行业很有意思的一次尝试,为公众了解和接受气象保险提供了机会,而类似天气与保险联姻的做法在国外屡见不鲜。

 

与“赏月险”类似,日本就曾推出过“樱花险”。保险公司邀请气象专家研究日本近几十年樱花的开放规律,对比当年的相关数据以预测各地樱花开放的具体日期,旅行团或游客可据此安排行程,如果樱花开放日期与保险公司预测不一致,导致赏樱计划泡汤,投保人就会获得赔偿。

 

在美国,一家名为“天气账单”的公司2007年就开始向企业和个人出售天气保险单。在网站上,客户可以选择想要投保的天气,比如晴、阴、雨,甚至可以设定预想的温度、雨雪量等具体指标。网站会为客户提供指定地区的天气预报,以及美国国家气象局记载的该地过去30年的天气数据,在根据气候变化做出精细的调整后,计算出相应的保单价格。

进入详情

最新期待 国内首个气象巨灾保险即将临产

中国保监会已批复深圳开展巨灾保险试点工作,用来应对台风和洪水等巨大灾害,为当地居民的人身财产提供保障。这项保险将在全市范围内推行,力争适用于每位常住市民。相关负责人表示,巨灾险的推行将让市民遭遇台风、洪水等灾害侵袭后获得标准明确的经济赔付。

 

“高需求,低购买意愿;高保险金额,低保费。”项目组负责人如此总结深圳市民对巨灾险的期待。他表示,这样的期待和要求意味着在现阶段巨灾险的推行无法实现完全的商业化,必须由政府主导,在投保安排、保费优惠、再保险兜底等三方面得到政府的扶持,并根据居民收入及购买意愿的不同分层设险。

 

依据前期的调研结果,项目组将投保方案大致划分为两层,基础层用于投保人身安全,在这一层政府将给与更多的补贴,保费更加优惠,力争让每位市民都有投保能力。第二层用于投保居民财产安全,所投保的财产价值越高,保费也会相应提高。居民可以根据自己的支付能力及投保需求选择相应档位的保险。

进入详情

结语

气象巨灾险从业界呼吁到试点推出,用了近10年之久。刘新立认为,气象巨灾险推广的难点一方面在于需要多部门的协调联动,比如气象部门给予足够的气象数据分析以进行灾难的风险评估,目前这方面已有了明显进步。二是公众对这种新型保险的理解和接受程度还有待观望。

 

无论是之前在各地试点的农业气象保险,还是在今年中秋名利双收的“赏月险”,都为公众理解和接受气象保险提供了机会,而深圳巨灾险的试点将让气象保险在防灾减灾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

更多往期回顾

栏目制作团队 监制:卫晓莉 顾问:李小泉 策划:余晓芬 编辑制作:潘煜 视觉效果:冀艺 栏目邮箱news@weather.com.cn
关于我们-营销中心-广告服务-联系我们-人员招聘-网站律师-客服中心-会员注册-中国天气通-mobile版-微天气-使用帮助-网站地图-版权声明

客服邮箱:service@weather.com.cn 广告服务:010-58991910
Copyright©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2008-2024)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制作维护与商务推广: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
郑重声明:使用本站天气信息,请与本站联系获取天气信息使用授权 授权邮箱 :service@weather.com.cn

京ICP证010385号 京公网安备11041400134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5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