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天气网首页天气生活旅游

2012年7月21日,发生在北京的一场特大暴雨,让城市排水系统再次被推上风口浪尖。伤痛还未完全消弭,北京又将进入七月下旬至八月上旬的主汛期。

这些遍布城市的“血管”,今年还会出现栓塞吗?一年后,北京的抗灾能力是否有了提升,能否打破逢雨必涝的魔咒?721一周年之际,记者对北京市的排水防涝系统进行了实地探访,让我们一起检视这座城市的安全。

杨福天  北京排水集团第一管网分公司养护部经理

黄顺江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副研究员

“这些排水管道,就像人的毛细血管一样,如果不及时疏通,后果不堪设想。”

“下凹式立交桥通常位于交通干线上,一旦出现积水,危害大,影响范围广。是防洪排涝的重点和难点。”

“无论如何,北京为国内各个城市在排水系统等城市基础设施更新改造方面树立了一面旗帜,意义重大。”

北京7名副市长督战防汛 启动下凹式立交桥升级

升级泵站:打通奇经八脉

2012年7月21日晚7时多,34岁的丁志健驶入了北京市中心的广渠门桥,却没有料到这是一条不归路。当日,他成为主城区唯一一个在桥下遇难的人。

 

不止是广渠门桥,在这场特大自然灾害中,城区下凹式立交桥无一幸免,桥下基本上都存在滞水情况,较为严重的有31处。在北京市水务局公布的全市29个主要积水点中,就有22座下凹式立交桥。

 

汲取721特大自然灾害中的教训,2013年北京市启动包括丰益桥、双营桥、莲花桥等在内的24座下凹式立交桥升级改造工程,其中12座立交桥泵站在升级后可抗10年一遇暴雨。具体措施包括:改造泵站、新建蓄雨池以及增加雨水管线等。

 

6月21日,记者重点探访了暴雨“重灾区”丰益桥和广渠门桥。

进入详情

养护管网:消血栓防偏瘫

在城市的排水系统中,除了立交桥泵站这些重要的战略节点,更多的是看不见的地下排水管道。

 

100多年前,法国文学家雨果曾说过,下水道是“城市的良心”,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这些排水管道,就像人的毛细血管一样,如果不及时疏通,后果不堪设想。”北京排水集团第一管网分公司养护部经理杨福天这样比喻。

 

6月15日深夜23时,记者跟随北京排水集团第一管网分公司的作业人员来到天安门广场西南角,参与了一次养护过程。为不影响地面交通,养护工人常常在深夜23时至凌晨6时进行作业。

进入详情

疏浚河道:动脉清脂扩容

记者在东便门附近的护城河上看到,一处橡胶坝横亘于河道中央,虽貌不扬,却承担着调控南护城河水的任务。在汛期,如果遇到大雨以上的预报,橡胶坝在4个小时内就可以迅速排出气体,平躺不阻水,让广渠门桥下护城河的水可以迅速排出,进入通惠河。

 

在城市排水系统中,河道处于下游。近年来,北京历次水浸事件中,部分河道未能发挥泄洪作用,问题凸显。部分地区排水管道未能与河道连接,或是连接部位淤塞、受堵,导致雨水不能及时排出,造成内涝。部分中小河道还存在河道狭窄、河床过高,障碍物淤积等问题,导致行洪不畅。作为城市排涝“主动脉”河道的行洪能力不足,加剧了积水的发生。

 

有专家表示,排水系统就像一张大网,一个积水点的产生,暴露的是一个区域的问题。区域河道整治或是解决积水的根本出路。

进入详情

专家评析:北京抓住排水软肋补救

北京市在去年“7·21”大暴雨过后,就对排水设施隐患进行了抢修和补救,应该说,北京的行动力度是非常大的,而且抓住了下凹式立交桥这一排水系统的软肋进行补救,是非常必要和及时的。可以预见,今年汛期就不会再出现过去那种一遇到暴雨立交桥下就难以通行的状况。当然,今年城区立交桥下出现积水仍是难免的,但不会对交通造成大的障碍,更不会出现人员伤亡现象了。

 

按照中央的要求,全国各个城市都会对排水系统进行更新改造,以提升城市防洪排涝能力。但是,由于财力所限,各地更新改造排水系统的力度就不会像北京这么大。

 

无论如何,北京为国内各个城市在排水系统等城市基础设施更新改造方面树立了一面旗帜,意义重大。北京市水务局资料显示,“十二五”期间,计划实施中心城排水管线改造工程,计划总投资21.2亿元。

进入详情

一线探访:守护“城市良心”的人

默默无闻的排水工人,昼伏夜出地守护着城市的良心。他们运送着污浊,也保障着城市的安全。

 

721一周年之际,记者记录了这些深夜行走在地下的人。

 

6月15日深夜23时,三辆工程救险车通过哨兵的盘查,进入了位于天安门西南角的一处下水管道,北京排水集团第一管网分公司的养护人员将对这段管道进行清淤作业。为不影响路面交通,清淤只能在深夜23时至凌晨6时之间进行。

 

“这些排水管道,就像人的毛细血管一样,如果不及时疏通,后果不堪设想。”养护部经理杨福天说,防汛年年做,今年尤其重视,各项准备工作都做的很细致。目前西城区210公里到了养护周期的管线在入汛前已经疏通完毕。

进入详情

结语

七名副市长带队督战防汛、23万人组成防汛抢险队伍、市级防汛物资储备比去年增加了1.6倍……学者黄顺江认为,“无论如何,北京为国内各个城市在排水系统等城市基础设施更新改造方面树立了一面旗帜,意义重大。”

 

亡羊补牢,犹未迟也。我们不能总等到“逢雨必涝”这种城市富贵病“发病”之后再仓促就医。未雨绸缪,分步骤、有规划地逐步治理顽疾,才是有效应对之策。

更多往期回顾

栏目制作团队 监制:卫晓莉 顾问:李小泉 策划:徐辉 余晓芬 编辑制作:余晓芬 视觉效果:谷成 栏目邮箱news@weather.com.cn
关于我们-营销中心-广告服务-联系我们-人员招聘-网站律师-客服中心-会员注册-中国天气通-mobile版-微天气-使用帮助-网站地图-版权声明

客服邮箱:service@weather.com.cn 广告服务:010-58991910
Copyright©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2008-2024)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制作维护与商务推广: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
郑重声明:使用本站天气信息,请与本站联系获取天气信息使用授权 授权邮箱 :service@weather.com.cn

京ICP证010385号 京公网安备11041400134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5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