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天气网 | 中国兴农网 | 中国旅游天气网

总编寄语
中国天气网总编  卫晓莉

你愿与不愿,急与不急,新的一年注定在固定时间到来,如同身处其中的天气,阴晴还是雨雪,我们只能去经历和体验,除此别无选择。告别2012,有太多的天气记忆无法抹去,年关岁末,让我们一起盘点,记住那些这一年里深刻影响人们生活的天气大事件,也记住那些被天气灾害困扰时,我们曾经有过的反思和警醒。

2012年的气象灾害中,7·21北京特大暴雨尤其刻骨铭心。这场61年来最大暴雨最终导致北京79人遇难,其中6人丧生五环路以内。现实版的城市内涝,混合着2012世界末日的传言,让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产生从未有过的、强烈的不安全感。自然灾害和城市安全,再一次成为2012人们关注的焦点话题,其实它也一直是人类面临的重大课题之一。

经历过疼痛,才懂得防御。平均每年约有7到8个台风在我国登陆,2012年,这个数字是7,非常正常,但2012年的台风很有个性,一是喜欢热闹,常常“组团”而来。7月24日至8月24日,一个月内有6个台风连续登陆我国,密集程度为近60年来历史同期罕见;二是野性十足,喜欢开拓新的疆域。2012年有6个台风北上,其中的5个都长途奔袭影响到东北。风往北吹,北方一些城市纷纷挂起史上首个台风红色预警,对于这些并不熟悉台风习性的地方,要做好防范工作当然需要付出更多。

2012,气象纪录不断被打破。7·21暴雨自不必说,4月,华南江南先后出现6次大暴雨,降雨量也比常年同期偏多了差不多一倍;到了夏天,南方一些地方气温动不动创新高,实在让人不能承受之热;7月24日,三峡大坝入库流量每秒7.12万立方米,也是三峡水库建库以来遭遇的最大洪峰;而从2009年开始,西南地区干旱已连续4年入选当年的国内十大天气气候事件,这也是这项评选活动中的一个纪录。

破纪录曾经是竞技体育中对挑战人类身体极限的一种追求,如今,人类的身体已经接近极限,破纪录变得越来越难,但是老天的极限到底在哪里?2012年“立冬”过去没几天,一场暴雪就袭击了我国东北三省以及内蒙古等地区,黑龙江鹤岗更是出现1955年建站有气象记录以来最大的特大暴雪天气,整个城市几乎陷入瘫痪,而这只是11月上中旬,中国华北东北暴雪的一个缩影。

所有的这些气象灾害事件,同时意味着交通受阻、停水断电、财产损失、可能的伤亡……。然而灾难虽往往突如其来,但却并非毫无征兆。2012年5月10日,甘肃岷县遭遇特大冰雹山洪泥石流灾害,城镇瞬间成为一片泽国。所幸在灾难发生之前的几个小时,接到预警信息的403名村级信息员通过鸣锣喊话、挨家挨户拍门的方式,通知群众向高处撤离,人员伤亡因此得以减到最少。这让我们有理由相信,如果预警信息可以及时传递给每一个可能受灾的人,灾难带给我们的痛楚将会少很多。

暴雨、暴雪、台风、冰雹等等都是自然现象,我们无法阻止,我们能做的和正在做的,是和老天爷赛跑。让更多的人在灾害发生前接收到预报预警信息,为防范灾害赢得时间,为大自然的“变脸”做好准备。2012年,我们通过中国天气网、中国天气通(手机客户端),通过微博、微信、农村信息站,通过所有我们能倚赖的渠道,快速扩散、传播气象预警预报信息,希望这个世界能够因为我们的努力有哪怕一点点的改变。

2012过去,世界末日的传言一笑而过,我们迎来2013,扑面而来的,却是相当浓烈并且持续数日的雾霾。对于2013的期盼于是变得格外简单:蓝天白云,风调雨顺,你我同行。

徐辉:梦里应急 梦想未来
中国天气网副总编  徐辉

2012年,最让我心急如焚却又无可奈何的就是交通问题,住在东五环外,单位却在西三环附近,每天早晚横穿北京城,四五个小时都在上下班路上,起得太早,以至于辗转换乘多次到单位还没完全清醒,早饭都常常忘了吃;晚上更堵更挤,回到家庆幸没被挤成照片的同时只有吃完饭马上睡觉一个念头。

“一直在上下班路上”的状态除了身体的疲惫,更重要的是怕耽误工作。天有不测风云,所以,本来是针对重大事件的所谓“应急响应”在中国天气网就成了家常便饭。经常是刚上地铁,电话响了:“XXX地出现暴雨泥石流灾害,请马上组织报道!”,恨不得地铁能长上翅膀。无奈,只能不断打电话调配人手、确定重点....
 
后来,这种紧张的状态延续到了梦境里,今天梦了一次完整的台风应急过程,明天又梦见暴雨应急...经常性的做梦,而每个梦都有与天气、与应急相关的一个主题,清晰无比,异常真实,在梦里复习或是预演了工作中的各种状况,这也算是一种很好的演习吧。

2012年,我的岗位也有了变动,肩负的责任越来越大,而首要的就是推己及人,帮所有天气小编们减压,在保障网络气象服务圆满完成、体现我们关注民生服务社会宗旨的同时,也让编辑们能够劳逸结合、快乐工作快乐生活。

2013,敬业、谨慎、创新、合作,我们将秉承着这样的“网训”,努力让中国天气网再上层楼、再创佳绩,这是我的梦想,相信也是每个编辑的梦想。

周希:珍惜当下 感恩惜福
中国天气网副主编  周希

2012年过去了,我很怀念它。
 
记得是某位前辈说过,“天气亦人生”。每天面对风云变幻,阴晴冷暖;学会珍惜当下,感恩惜福,成为我这一年最大的感受。

2012年,易理定为“壬骑龙背,飞龙入海”之年。也就是俗称的“水龙年”。这一年,雨确实多。长江、黄河相继迎来最大洪峰,721北京大雨,更让我亲身体验。海葵、苏拉、达维,那些台风来了又去,同事们值班守夜、等预警、改头条,采编苦,采编累。年年如是,但同事的情谊却在这一年又一年的雨夜中弥合,融洽。

这一年,我迎来了一个新生命。平衡怀孕和工作的关系成为我今年的又一个主题。舍不得离开我工作过的地方,也不愿眼看着伙伴们忙忙碌碌而帮不上忙。所以即使到现在我的孩子即将足月,我仍然想和大家在一起。

记得北京初雪那天,我踮着脚尖踩着3厘米深的雪水,一点一点从家往三环路上挪,平时也就10分钟,那天我用了将近40分钟。也记得肚子慢慢大起来时,我再也不能舒服地坐在会商室的电脑前,因为键盘抽屉会卡在肚子上。宝宝和我一起见证了北京秋天的美,和冬季的雪,也不会忘记伙伴们的帮助与体贴,和你们在一起,怀孕的艰辛也变得开心起来。

余晓芬:“护工”的担当
中国天气网副主编 余晓芬

2013年1月20日,一场飞雪缓缓飘落京城,大地一片银白。中午给儿子喂完奶,疲倦的我与他一同沉沉地睡去。

过去一年,感受的是孕育的伟大。从分娩那刻起,我就开始了痛苦而幸福的人生。在所有哺乳动物中,人类的婴儿最为脆弱,没有任何生存技能,需要得到精心的照料。

在天气灾害面前,我们的人类何尝不是像婴儿般弱小无力,他们也需要得到细心的看护,气象部门便是社会“护工”中的一位。

这一天,我们的年终天气盘点专题也呼之欲出。十余位编辑,遍访年度十大天气事件的数十位基层“护工”,他们与人们一起经历灾害,此外,还多了一份担当。

这其中,有担心报不准惴惴不安的预报员,有冒严寒顶酷暑“看云识天”的观测员,有行进在预警传递“最后一公里”的信息员,还有年逾七旬白发苍苍的老专家;他们遍布祖国的高山、海岛、荒原、河谷;他们离灾害更近,既是事件的亲历者,又有专业的解读视野。通过他们的视角来还原盘点灾害事件,在天气网还是第一次。而我也通过策划专题组织采访亲身参与其中,一起分享了这份感动。

我们的盘点专题力图深度呈现事实原貌,笔法或许还显稚嫩,但心意真诚,我们与读者你们一起了解天气,了解天灾面前人性的伟大,愿人类在与天灾抗争的漫长日子中,不断摸索其“秉性”,提高防范意识和防灾减灾能力以减少损失。

陈曦:什么是“双休日”?
中国天气网副主编 陈曦

2012年,又是匆忙的一年,在天气网4年了,早已习惯废寝忘食般的忙碌。

气象人,永远是苦逼的,默默无闻的奉献着,预报准了没有人赞美,但预报不准却会被劈头盖脸的一通痛骂。作为一个气象新闻工作者,也同样是苦逼的,想有个正常人的生活亦很难,周末,在所有人在家睡懒觉的时候,我们起个大早爬起来上班,要是赶上冬天,更是非常凄凉,上班的时候是黑天,下班时还是黑天,一天连太阳的样子可能都看不到;节假日,在大家都出去玩的时候,我们还在坚守岗位,尤其是春节,在所有人都和家人团聚的时候,我们却还在办公室里孤独的发新闻。

“双休”这个概念,可能只有像我们这些周末上班的人才能体会到它的可贵。4年里,能有多少个双休我已经记不清了,但却清晰记得,每次周末因为上班不能和朋友家人相聚时他们脸上深深的失望。到现在,很多周末活动已经基本和我无缘,朋友的一句:“你周末还要上班”道出说不尽的凄凉。

很多同事都说,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过上正常人的生活,想要一个正常的作息时间。但作为气象工作者,过这样的生活很难,既然选择了这份职业,就要习惯这样的生活。但是,在新一的一年里,还是希望能少一点灾害天气,多一点时间陪陪家人和朋友,毕竟,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陪伴他们的时间真是太少了。

墨永卫:考验中进步 进步中成熟
中国天气网副主编 墨永卫

2012年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一年,末日没有到来生活仍在继续,这一年经历了太多,收获了很多,也成熟了许多……

一年中的工作,经历了各种突发天气和重大天气事件,台风、暴雨、高温、暴雪……一次次接受着各种考验和锤炼,尤其是7.21北京61年来最强降雨,那一天一夜紧张的工作情景至今记忆犹新;8月台风应急月,6个台风先后登陆我国,历史罕见。一个月的应急盒饭,甚是恐怖。极端天气一次又一次的考验,自己也收获了很多,褪去了稚嫩,更成熟、稳重了许多。通过一年的努力成功的竞聘成为了副主编。

一年中的生活,学会了坚持。俗话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2012年每周都要坚持打2次羽毛球,风雨无阻,现在已经成为自己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项。这一年对父母更多了一些挂念,虽然很少回家但是打电话的次数却比往年更频繁了,而且话题也更丰富了。

一年的时光转瞬即逝,但却忙碌而丰富;2013年不管风雨多少,我们依然在路上……

刘文静:2012 末日没来 2013我们还在
中国天气网责编 刘文静

地震火山,台风海啸,冰川融化,灭顶之灾……被打上世界末日标签的2012年,没有成为现实,但身为中国天气网的一名小记,与2012年各色极端天气作斗争的鲜活场面,却是赤裸裸的事实。

四月华南暴雨连连,五月甘肃特大山洪,七月北京暴雨致命,八月沿海台风不断……回想起来,那些我们或经历或了解的天气场面恍如昨日。“苏拉”“达维”双台风一夜间前后登陆,白天是记者,台风采访不断更新,夜里变编辑,通宵达旦盯台风动态;北京的天儿稍有风吹草动,赶上早班的小编岂敢稍有怠慢,最新预报、降水实况、交通影响等等一条一条不断更新,忙碌时上个厕所都成了一种奢侈。

习惯了日常天气带来的忙碌,走进天气气候影响现场的机会显得更加珍贵。6月山东亚沙会,气象服务保障的报道,不仅让我感受到了气象对体育的重大影响,更让我在接触众多气象新闻记者的过程中有了成长;11月气候变化中国行走进广东,与气候影响的第一线亲密接触,走进曾经被台风肆虐的海岛,听渔民讲述过去的伤痛,爬上云雾缭绕的山顶,看大风车利用大自然资源造福人类,穿越泥泞的红树林,感受海岸卫士的强大……全球变暖的中国伤痕在我们走进广东的一路上不断呈现。

这一年来,作为中国天气网的记者,我经历了大大小小的天气事件,也真真切切感受到了天气、气候变化与我们的息息相关,更让我理解了公共气象服务的不可或缺。

世界末日没有降临,新的风霜雨雪依然会在2013年与我们相伴相随。带着2012年的成长,迎接2013年的历练。

刘珺:难忘的采访经历
中国天气网责编 刘珺

自古以来,长生不老一直是人类既热切又遥远的一个梦想。俗话说:山中难寻千年树,世上难得百岁人。而在广西的巴马,当地人活过一百岁一点都不稀罕。2012年4月,我作为中国天气网的特派记者,前往广西参与“应对气候变化中国行——走进广西”活动,并对巴马长寿村进行了实地考察和深入采访,这里聚居着一群百岁老人,他们耳不聋,眼不花,劳作在田间。如果不是亲眼所见,我想我不会相信。

经历五个多小时的颠簸山路,我们终于抵达巴马县。据说巴马曾经有人活到140多岁,甚至还出现过六代同堂的大家庭。惊讶之余,我和同行的同事采访到一对百岁姐妹。姐姐106岁,妹妹102岁,妹妹正在给姐姐梳头,老人气色很好,且皮肤细腻有光泽,大概是见惯了游客,我们一举起相机,老人便配合着我们面露灿烂的笑容。采访中老人用当地的语言告诉我们,她们每天起的很早,生活自理,自己做饭,除了可以熟练操作织布机以外,还能不戴花镜做一些细密的针线活。有的百岁老人还能每天上山砍柴,锄地干活。如果不报岁数,我很难想象他们是经历过百年沧桑的老寿星。谈起村里老人长寿的原因,老人自豪地说:“我们这里空气好,没有任何污染,水都是甜的。”尽管老人的有些话语我听的不是太懂,但是老人脸上幸福、知足的神情令我难忘。

这是一次难忘的采访经历,更是一次珍贵的人生体验。回到喧闹的北京,又进入了城市的快节奏生活,看着道路上车水马龙,街上人来人往,使我对巴马之行的又有了更深一层的感悟。巴马人长期处于封闭的生活状态,但是他们热情淳朴,健康快乐,不受外来影响,无欲无求,那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心境让我心生羡慕。也许你可以沐浴巴马的阳光,呼吸巴马的空气,饮用巴马的泉水,食用巴马的食物,甚至天天在巴马的河中沐浴,但却不一定能拥有巴马人的那种怡然自得、知足常乐的心境。我想,这样的巴马“精神”也许才是他们之所以长寿的秘密。

张伟:2012 太多难忘
中国天气网责编 张伟

“我的2012”,敲下这几个字的时候,思绪万千……末日年里的那些记忆,伴着逝去的26岁,深深的刻在我的心里:

难忘春节假期里赶来单位值早班,在初二的晚上坐在空无一人的公交车上时,心里的委屈和落寞;难忘“7·21”值班结束后,冒着狂风暴雨赶回家、被浇的透心凉,活像水洗了似的惨样儿;难忘台风登陆的夜晚,下了夜班走在空无一人的路上,心中的害怕和紧张;

难忘11月3日北京暴雪的夜晚,下班后躺在值班宿舍的床上,听着从漏雨的屋顶滴滴答答落进脸盆的水声;难忘顶着大雪、趟着没过鞋面的凝雪走在早班路上,鞋袜湿透那透骨的凉;难忘深冬初春,早出晚归难见天日、披星戴月的辛苦;

难忘生病时,主动要求换班的贴心;难忘一群同事姐妹,集体在办公室加班,互相打气的幸福;难忘下班后几个“吃货”聚在一起,叽叽喳喳商量晚饭吃啥的快乐;难忘年会上,一群平日里以“静态”示人的小编们突然劲歌热舞所散发出的青春活力……

难忘,太多太多的难忘,我的2012,我们的2012,痛并快乐着、幸福着!

张慧媛:两条微博 折射2012
中国天气网责编 张慧媛

或许是一种职业病吧,作为一名在中国天气网工作了近5年的编辑,平常发布的微博多少都和天气有些关系。

之前,我主要负责国际天气新闻的编辑工作,不能切身体会编辑国内天气新闻编辑在我国主汛期间期工作的忙碌和紧张。今年,由于科里工作任务重、人手紧张,我也参与了汛期值班。在汛期,小夜班的工作时间是从下午2点到晚上10点。期间,要撰写第二天的网站头条、编辑省级站的来稿、还要及时更新中央气象台发布的各种预警并推送到相关位置。有时,晚上10点下班之后,紧接第二天7点继续上页面监视岗。尽管这个工作不需要很强的业务能力,但需要特别的认真、细心,及时发现天气网上的一些产品、预报的疏漏之处,并通知其他部门随时订正,将错误的影响降低至最小。

7月20日,星期五,又是我的小夜班。当天,中国天气网发布的预报显示北京市21日白天有暴雨。10点下班后,中央气象台办公大楼前的自动气象站显示屏上,实况气温为30摄氏度。当时,拖着值班后疲惫的身体、带着闷热天气引发的烦躁心情,在微博上记录到:“已经是晚上十点半,自动站显示气温仍有30度,极为闷热,伏天果然威力无穷。想回内蒙避暑去,哭!”

第二天,北京发生了7·21暴雨灾害,雨量之大、损失之严重超出许多人的预料。20日晚值班时,看到北京的21日天气预报我还想着,北京暴雨必然引发立交桥下积水、交通拥堵、航班延误,明天值班的编辑们可得忙一阵了,制作专题、搜集灾情。或许是我的专业知识不够扎实、生活经验不够丰富,根本没有想到第二天的大暴雨不仅仅是影响日常生活、交通那么简单,更是带来了上百亿的经济损失、吞噬了79条鲜活的生命。现在回想起来,那闷热的空气似乎正在为大雨积蓄力量。

7月27日,四年一度的夏季奥林匹克奥运会在伦敦开幕,我负责制作了伦敦奥运会气象保障专题。专题中的一个产品是每天发布伦敦的逐3小时精细化预报以及9个协办城市的三天预报。这个产品只能由编辑手动更新,原计划周六、日休息时该产品交给当天值班的其他编辑更新。谁料,今年西太上的台风如此活跃,8月2至8日七天内,“苏拉”、“达维”、“海葵”三个台风登陆我国,影响了15个省(区、市)。国内新闻编辑全部的人力和精力投入到对台风的报道之中,编辑们忙着发布预警、收集灾情报道、采访中央气象台的台风专家。看到大家工作如此紧张,我坚决不能再为他们增加额外的负担,呵呵。每个周六、日,不论休息还是值班,我都来到办公室更新产品以及专题其他板块的资讯,直至8月12日奥运会结束。十几天的连续上班,身体渐渐有些吃不消了,我又在微博上写道:“天气又热、工作又忙,快hold不住了。”

两条简单的微博,真实地记录了2012年汛期工作的重要片断,也勾勒出了其他同事的辛勤和紧张的工作,他们很多是今年刚刚走出校门的学生,也有身怀六甲的准妈妈。不论是在天气网工作了几年的老编辑,还是今年刚入职的新编辑,我们共同经历了2012年的北京暴雨、台风袭城、高温热浪后,心理素质和业务能力都有了明显提高,面对以后的工作也会更加成熟、从容。

陈羽:琐事中彰显的发展
中国天气网责编 陈羽

2012年,依旧是冷空气、台风、暴雨、高温各种天气事件交汇的一年,天气状况复杂、极端气候现象频发,我们天气网的工作任务也就十分繁重。作为天气网采编部门的秘书,我不仅要负责组织天气网的一些重大活动,与此同时还有各种数不清说不完的琐碎小事。

从十大天气气候事件评选活动挑选奖品、联系中奖人员,到发放礼品;从中国天气网全国编辑培训大会前期准备工作,到各省级站人员来京报到,从安排老师上课,到组织学员外出参观;从每个月几个部门数十人、二十余个岗位的值班安排,到每一位新同事来报到一系列事情,以及各种邮件、电话的处理,我都尽心尽责、妥善地完成了各项工作。

2012年,我还接触到了中国天气网浏览量统计等数据方面的工作。数据统计是更加枯燥、单调的工作,每天要把中国天气网、中国兴农网、中国旅游天气网及各子网、子频道等的浏览量、新闻排行、搜索排行等各种数据汇总、分析、做图……,最终制作成各种日报、周报、月报、应急报告等等。

尽管2012年的每天都要处理各种琐碎事情、枯燥数据、应急工作,但这一系列的琐碎枯燥的事件,也侧面反映了中国天气网的发展:十大天气气候事件参与人数年年递增,体现着网友对天气的关注,也体现着中国天气网影响力的提升;全国编辑培训大会的召开、新人的不断加入,表明我们的网络气象服务队伍日益壮大;枯燥的数据,反映的却是中国天气网浏览量的日益增长,从建立之初数十万到现在的两千六百多万,凝结了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

2012年,我们任务繁重,也硕果累累,有苦也有甜,有欢笑也有泪水。2013年,必将又是充满希望的一年,我满怀热情地迎接它的到来。

李玮:幸福的龙凤胎母亲
中国天气网责编 李玮

2012年过去了,无论回首或是展望,眼里心里都是暖暖的。此刻,谢谢我的亲人朋友,谢谢我所在的采编团队,谢谢我们的网友,我爱你们。

对于我来说,今年最大的一件事就是当妈妈了,而且一下成为两个孩子的妈,自感责任重大,压力山大。想想这半年产假,见证着孩子们成长的脚步,艰辛却也甜蜜,有孩子后也更体会到父母的不易,我一定要好好孝顺父母。同时也愿天下所有人,都要好好孝顺自己父母。

现在回想怀孕时工作的日子,领导同事都对我非常地关心,照顾我很多,才使我顺利升级,我心中充满感激。半年的产假跨越汛期,在家看电视,看到接二连三登陆台风,心里也急,因为同事们又要连着加班了,我也帮不上什么忙,唯有赶紧养好身体,重返岗位,为团队添一份力。

想起前几天做“临时客服”,通知参与我们网站2012年国内外十大天气气候事件评选活动中奖的网友,第一次与来自全国各地各行各业各个年龄的网友电话沟通,从他们的话语中我深深感受到,我们的工作多么地有意义。印象最深的是一位孩子的妈妈,她感谢中国天气网,之前她并不知道孩子参加了这个活动,她为孩子热爱科学而高兴。孩子是我们的希望,是中国的希望,有了大朋友们和小朋友们的支持,还愁我们中国天气网、我们气象事业的发展吗?

2013,愿亲爱的网友们、家人朋友们、同事同学们好运连连、幸福安康,愿父母健康快乐,愿我的两个宝宝健康快乐成长。希望我们用乐观的心态热情拥抱每一天,无论阴晴圆缺,雪雨风霜都将微笑面对,勇往直前。

丁秋实:基层气象人平凡中的价值
中国天气网编辑 丁秋实

2012年5月10日,甘肃岷县,一场特大冰雹暴雨泥石流灾害。49人死亡,132人受伤,35.8万人受灾。这一个个冰冷的数字,足以让这场灾难登上各大媒体的头版头条。

这一天,我还没有来到中国天气网工作,尽管关于这场灾害的报道铺天盖地,却没有在我的心里留下很深的印象。这次的十大天气气候事件盘点,才让我有机会认识那些在一天天平凡生活里真实的人。

岷县气象局副局长黄芳,讲起自己的工作时难掩自豪。日日出入光鲜写字楼的都市白领,也许对于这样一份与乡村气象站接触的工作不以为然。然而,她对当地村民实实在在的帮助,对基层气象事业的发展所做的贡献,当她提起工作时所表现出的幸福与满足,却让我看到了生命存在的价值。

禾驮乡灾害信息员后福平,尽心尽责从不计回报。在“最后一公里”气象信息的传递过程中,他从村头到村尾,从河沟到山坡,竭尽全力保护村民。他不认为自己的工作有多伟大,他简朴、平和却高尚。

我们生活在一个以“开多好的车子、住多大的房子”论成功的时代里,然而人的价值并不能用金钱和这种畸形的“成功”来衡量。小城里的他们对生活所表现出的平静、从容和谦卑更接近生活的本质,也更值得我们学习。

朱茜:那些可爱的气象人
中国天气网编辑 朱茜

加入中国天气网后,我接触到了许多气象人。有中央台的预报员,也有偏远西南地区的基站观测员;有爱好天气的普通爱拍青年,也有干了一辈子气象退休了仍返聘回来的老专家;有刚加入气象行业的欢脱青年,也有默默工作了数十年的老气象人。

李小泉老师今年76岁了,1999年退休后,又返聘到了天气网。有次我写采访北京台的稿子,写完后想找气象老师看看,发现老师们都开会去了,稿子要的急,就抱着一丝希望联系了在家休息的李老师。没想到没多久李老师就打着伞来了单位,帮着看完了稿,然后又回家去了。今年新年年会上,李老师跟着一群小年轻蹦跳着扭起了大秧歌,看到台上的他,我忍不住地想弯嘴角。我想,他现在应该是快乐于这份工作的。

皇甫仑预报员是云南省曲靖市陆良县气象台“唯二”的预报员之一。他是个有着大大梦想的人。他想在基层气象台发展中长期预报,甚至年预报,为了生活在基层的土地耕耘者们。不过条件受限,这个梦想要实现,现在看来很难。刚过去的十大天气事件采访中,他对我说,“我知道我这辈子可能都看不到这个梦的实现了,不过接下来的日子里,我想还是至少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去。”听到这,我又忍不住地想弯嘴角——他仍在追梦。

这样的气象人还有很多,他们都是可爱的人。我想,我也会成为这样的一员,再次,我又忍不住弯起了嘴角。

潘煜:由天气感悟的人生
中国天气网编辑 潘煜

2012于我是浓稠度很高的一年,这一年我告别了学生时代,走上了工作岗位。因为求学,我已经7年没有在北京走过完整的四季,或许是因为工作的原因,回到北京后,对天气和季节的变化特别敏感。

前些日子整理手机里那些随手拍的照片,有数百张是北京的天空和街景,在色彩缤纷的变化中,我更直观的感受到北京四季的分明,也更深感觉到自然总是在无形的规律中发生有形的变化。人在自然面前,常常流露无力感,也正因此,我们要做的向来不是对抗自然,而学习怎样顺时而生,顺势而为,在敬畏中把握自然的规律,然后与之和解。

在这有得有失的一年,我也在学习宽容人性的软弱,和生活的复杂和解,好好与自己相处,努力把自己的世界走的大一点,相信唯有更宽阔的世界才能让乐与痛都变得渺小,而唯有乐与痛都逐渐变得渺小,才能收获平衡而宁静的人生。

支卉:不仅是关注身边的天气
中国天气网编辑 支卉

对于从没有见识过台风威力的我而言,只是偶尔从报纸上得知哪儿受到了台风的影响,在电视上看到过狂风肆虐的场景,然而更多的时候是,因为台风对自己没影响,基本不关注这方面的新闻。

在来到天气网之后,因为工作要求,当一个台风生成之后,就需要密切关注它的动向,及时发布相关的信息和新闻。刚开始的时候,觉得一天发三次台风公报,甚至一个小时发一次台风定位信息的工作十分乏味而且没有意义。

但渐渐的,这种思想在转变,因为经常在微博看见有人转发台风定位信息并@他的好友说:“台风快影响到你家了,注意安全啊!”似突然开窍一般,明白了自己工作的意义,不能因为台风对自己没影响而不去关注它,因为有人十分需要这些信息。

生活在沿海地区的人们,因为经常受到台风的影响,比我们要更关注台风的动态,也许就因为我们及时发布了台风预警信息,他们提前做好防御措施而成功躲过了一劫。
在天气网工作的这段时间里,我懂得了不能凭自己的喜好工作,只关注自己身边的天气,应该学会关注全国各地甚至国外的重要天气,努力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

于淼:纵然天气诡变千万遍 我仍待它如初恋
中国天气网编辑 于淼

写给亲耐的您们:

如果您看到了这篇稿子,说明在2012世界末日这一年,您顽强的度过了春季大风的频繁吹袭、4月6次大暴雨对江南华南的猛烈袭击,还有那牵动亿万人关注的5月甘肃岷县特大冰雹山洪泥石流灾害。在这之前,1月份你遇见了雾霾袭城,此后,又经历了“中国威尼斯”北京7.21暴雨的残酷考验;成功抵抗住一个月内“苏拉”、“达维”、“海葵”等6台风对我国的侵蚀;躲过了11月东北暴雪少年的奇幻横扫!哦对了,还有那云南少雨干旱苦、夏季南方高温破极值……

2012年对于小编的我来说,是幸运的,在这一年我来到了中国天气网,作为一名网站编辑经历了无数个不平凡的日子,那些惊天动地的天气事件,至今仍久久难以忘怀。7.21北京暴雨那天,我真是惊着了。在北京生活了24个年头,这是第一回亲身经历,并被天气无穷强大的力量所震撼,感叹到人类面对自然时的渺小与无奈。

还记得曾径看过一条新闻报道,题目写的是“到XX来看海”。此言非虚,7月21日那天,在“中国的威尼斯”走上一次(路),与其说是走,不如说是游;不仅有的是惊心,更加有的是动魄。作为中国天气网的应急人员,当天紧张繁琐的工作使我根本无暇顾及外面的情况,只是通过值班手机不停接受的预警信息了解到外面雨下的情况,但那只是数字上的感受,直到晚上8点半左右,我从气候中心的大门一出来,才知道这可不是一般的暴雨,那雨感觉是从四面八方而来的,手中打的雨伞根本不管用,没过多久,雨伞里面都在滴水。原先记忆中分明是路的地方,却已然变成了河,积水都已经没过了我的膝盖。看着灾情统计中死亡人数的不断上升,真是焦急万分,心想着,自己能做的就是认真的完成手头上的工作,为减少灾害损失,尽自己的一点绵薄之力。总之,对于7月21日北京遭遇的暴雨天气,我的感觉是灾难来太快了,几乎没有反应的时间,这也使包括我在内的大多数亲身经历者,即使时隔数日仍感慨连连。

曾几何时,工作繁忙,感觉再也不会爱了。但历经磨难,终发现,纵然是天气诡变千万遍,我仍待它如初恋。在经历过无数个极端、突发的天气事件后,磨练的是小编我的意志,增强的是小编我的能力,感受的是气象工作者的执着与无私。所以相信,在接下来的2013年里,小编一定会继续百毒不侵、坚毅如往昔!


赵嫣嫣:风雨无阻的拍摄
中国天气网责编 赵嫣嫣

2012年过去了。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一如既往的干着摄影工作。

拍摄工作是辛苦的,无论酷暑严冬,也无论暴雨大雪,哪里有天气,哪里就有我们工作的身影。尤其汛期的时候,拍摄岗要随时待命。每一场雨都要拍,对我们来说就是一次次的考验。下雨了,别人都躲在家里,可我却要冲进大雨中进行拍摄。风来了,雨来了,在雨中穿行拍摄的我,浑身上下淋得湿透。耳边是儿子期待和不舍的声音:“妈妈,你早点儿回来!”和同事关切的声音:“赵姐,小心点儿,注意安全!”

是的,拍摄工作的确辛苦,有时候我真的不想干了。但那只是一时的情绪。虽然我一次也没被评为优秀,但是为了我的工作,我付出了。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赫然网上,为网站提高了点击率,对于我来说,也的确觉得骄傲和欣慰。有付出也有收获,有辛苦也有结果,这让我真正体会到了成绩来之不易,也让我在工作中更加成熟干练。我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还会不断努力,不断进步。

关禺:天气变化就是冲锋号
中国天气网责编 关禺

作为气象工作者工作3年时间了。气象摄影记者最悲催的就是不光要天气晴好拍摄风光美景的照片,等到刮风下雨,人人在家挡风避雨的时候,你也需要冲出去,报道第一手的天气资讯。往往是弄得浑身湿透,狼狈不堪。回到家第一件事还不能是冲个澡休息一下,甚至都顾不上擦头上的雨水,就要赶紧打开电脑,制作高清组图。

不过即便如此,每当天气会商时说今明两天北京的天气会有什么变化时,我总是悬着一颗心,天空隆隆作响的声音就像是冲锋号,随时待命的我,依然毫不犹豫地拿起随时放在手边的相机,义无反顾的冲进雨中。

等到拍摄、做图、发布...等等一系列流程结束,我就默默地希望着点击率能高些、转载能多些。每当自己制作的高清组图点击率较高的时候,就觉得自己的努力得到了网友的认可,之前所有的辛苦也都值了。

有辛苦、有疲惫、有欢乐、有感动。我愿继续用手中的相机带给大家最新鲜的天气资讯和美丽的风景。

黄德利:天的精彩 成就了我们的工作
中国天气网编辑 黄德利

拍天、拍地、拍人。我的工作有一部分就是同拍天相关的。天的精彩,成就了我们的工作。我们拍天,更多的时候是拍异常的天气,风和日丽很少有我们的身影。2012年印象比较深刻的一次外拍是7.21北京暴雨。那天雨下的挺大,我出去外拍了几次,同当天的雨相比,我那天没有拍下很好的照片。对7.21印象深刻是因为没想到7.21这一天的雨竟然灾害这么大,造成伤亡更是出人意料。可叹,天无情......

拍北京的天就不得不提北京的雾霾天,印象中这种天气在北京很常见。挺讨厌这种天,每次雾霾天,拍的时候心情都不是很爽。......

拍天也拍了有一段时间,说实话也没拍到感觉出彩的照片。幸好我一直相信的人的精彩不需要天来成就。即使拍不到满意的照片也没什么可遗憾的。

闹钟响了,惊喜我的梦。窗外天依然黑。起床了,上班了。记下残留的梦言梦语做为2012年终感悟吧!!

2013中国梦,犹在耳。2013我的梦,不靠天,活好。

窦莉新:“变化”的一年
中国天气网气候变化频道主编 窦莉新

2012年对于我来说是“变化”的一年:从天气新闻报道转而从事气候变化方面的报道。气候变化报道不像短期天气新闻那样紧张、要求高时效性,但涉及知识面更广,报道深度、高度也相应提高了。好比体育比赛里的短跑和长跑,在良好身体素质基础上,一个比速度,一个比耐力。

除了工作内容,我自身变化最大的就是看问题的着眼点不同了。以前,分析短期天气,好像是在胡同里行走,只就着一个问题不断分析,就会得出一个结论,种什么籽结什么果,而气候变化要复杂的多,往往所谓结论,也还要牵出其他若干个尚无法解答的“为什么”。

气候变化的很多问题是需要放大时间尺度去思考的,眼前三五年的变化在浩瀚时间长河里只若“浮云”。曾经困惑于眼下百般求证也无法证实对百年后景象的猜想,而慢慢发现,跨越困难的方法也恰恰在于投身更宽广的空间,如俯瞰地球一样忽略当下细小的磕绊。“世间永恒不变的就是变化本身”。很多答案也许永远不确定、不唯一,重要的是怀着严谨的态度和执着的精神去无限接近事实本身。

张辉:生活与工作 心态最重要
中国天气网责编 张辉

与天气网站打交道的经历要追朔到问天网时期了。当时所谓的编辑工作,就是把中央台和各省局定期发的公报稍加改动放到网页上。

2008年5月,经过前期紧张的准备,一个全新的天气网站展现在众多公众面前,那就是中国天气网。网站发展了,编辑的水平也需要相应的提高。当时的编辑只有5个人,且大家都是非新闻专业的,说到怎么把一个个生硬的公报变成活灵活现的新闻,那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尽管如此,大家还是各尽所能,通过不同的方法在提升着自己的新闻写作水平。

2010年9月之前,我也曾是新闻中心所谓的骨干人员。与其他编辑一起披星戴月、经风沐雨,战台风暴雨、斗酷暑严寒。那时候,一个早班要连上十天,到中后期,脑子里都是木木的,甚至在梦中都在想头条如何写、片区新闻哪些是重点。等到休息的时候,生物钟所致,前两天必是到点起床的,等到真正进入休息状态了,又一个轮回开始了。噢~~买疙瘩!天气新闻编辑的日子就是一轮早班接着另一轮早班。

2010年9月之后,调任科普编辑。告别了没有规律的一线编辑生涯。人,有时候是很奇怪的,当面临另一个开始的时候往往会有无助感。面对新的岗位,除了依靠度娘强大的资料库转载一些有关气象科普的文章或者词条,我根本不知道还需要为一线的同事们提供些什么。烦躁~~

还好吧,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和调整,综合考虑了网站对科普知识的需求后,整理制作了一系列气象科普防灾减灾系列,为在一线值班的同事们出专题减轻些许压力。还整理了一些历史上的重大天气灾害事件,还原灾害始末,展示天灾的可怕,普及防灾减灾知识。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天气总是与灾难挂钩,在从事科普整理后发现,气象中也有很多有意思的东西,于是又着手整理了几期以趣味性为主题的科普专题,从另一个角度去宣传气象科普知识。

工作,只是生活的一部分,并不是全部。

无论酷暑寒冬,闹钟固定在每天早上5点半响起。迷迷糊糊中按下收音机按键,朦胧中听着各种经典相声段子,6点起床,6点半开始晨练。慢跑、太极,坚持了一年多的运动,让身心在忙碌的工作之余得到另外一种放松。

坚持运动,使我增强了调控情绪的能力;坚持运动,使我增强了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坚持运动,让我更多的接触自然,感受自然的美好......

物价飞涨、房价飙升,让长期生活在都市中的人们时常会有些躁动。“自从得了精神病,感觉精神好多了”。忘记是从哪听到的这句话。开始感觉非常可笑,但仔细琢磨琢磨,其实也蕴含一点道理。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些心理疾病,但良好的生活方式会让我们释放生活中的压力,豁达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会让我们感受生活中更美好的事物。

新年了,工作依然繁忙但有序,生活依然苦巴但精彩。不管是生活还是工作,都需要良好的心态和积极向上的态度。

我和我可爱的同事们,加油工作,好好生活吧。若你喜欢户外活动,也可以和我一起行动,去品夜晚寂静山林、看满天繁星闪烁、赏京城灯火璀璨:)

关于我们-营销中心-广告服务-联系我们-人员招聘-网站律师-客服中心-会员注册-中国天气通-mobile版-微天气-使用帮助-网站地图-版权声明

客服邮箱:service@weather.com.cn 广告服务:010-58991910
Copyright©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2008-2024)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制作维护与商务推广: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
郑重声明:使用本站天气信息,请与本站联系获取天气信息使用授权 授权邮箱 :service@weather.com.cn

京ICP证010385号 京公网安备11041400134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5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