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天气网 | 中国兴农网 | 中国旅游天气网

2010年开春,一张蹲在龟裂土地上心事重重的老人的照片,让无数人的目光投射在一个名为陆良的县级小城,那年这里是云南省旱灾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图片里的主人公是国家总理。

同样干渴的不止陆良。截至2012年2月15日的气象干旱监测显示,云南全省共有112气象监测站点出现干旱,占全省总站数的90%,重度以上干旱已占到全省总站数的一半以上。

云南是个干湿分明的省份,全年80%左右的降水都依赖于当年5~10月的雨季降水,而冬春季节是云南的季节性干旱期,自然降水稀少,蒸发量大,极易发生气象干旱。若当年雨季降水少,水库蓄水不够,等到次年开春,影响加重,气象干旱就容易演变为旱灾。

据气象资料统计,自2009年以来,云南全省连续4年年平均降水偏少。

连年的降水偏少,让云南的旱,变成了连年的灾。截至2012年2月27日,全省已有273条中小河流断流、413座小型水库干涸,库塘蓄水总量仅为43亿立方米;严重旱情已造成云南省319万人、158万头大牲畜不同程度存在饮水困难,部分城镇供水紧张,部分企业、厂矿已经处于停产停工或半停产状态,全省因旱直接经济损失已达100亿元左右。

晏红明 云南省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左)

皇甫仑 云南曲靖市陆良县预报员(中)

王凤莲 云南曲靖市陆良县预报员(右)

一 追着云跑的气象人

王凤莲是云南省曲靖市陆良县气象局唯二预报员中的一位,在她参加工作的次年2009年,陆良就拉开了少雨干旱的序幕。她没想到,这状况持续到了2012年5月。

这期间,气象局实行24小时值班,只要在雷达回波图上观测到了合适的云层她和同事们就得立刻开始“追云”,“云要是没追上,就浪费了一次人工增雨的机会”。

她仍记得去年5月的那次人工增雨作业,那次她和她的同事们受到了县里领导的表扬。

2012年5月12日18点半,雷达回波图上显示陆良县芳华镇、小百户镇有回波生成,确认了当地没有固定作业点后,流动作业车立马出动,直奔云层对应的山区地点,为节省时间,上报审批也是在路途中进行。半小时后,确认了各式作业条件均满足后,第一次人工增雨作业就开始了。伴着雷声的厚实云层,在被炮弹击中后,雨势逐渐增强,到最后一次作业结束时已是晚上20点。

降完雨的云层像被拧干了水一般,渐渐慢慢散开,变薄,到此这场“追云”才画上一个句号。

那场雨虽解除了陆良的气象干旱,但连绵了四年的旱情不会因为一场雨而消弭,它依然存在。

二 忧虑的陆良人

预报员皇甫仑在陆良气象局已经干了20余年了。谈及陆良的连旱,比起人工增雨,他更看重陆良水利建设。“人工增雨只是种应急手段,它或许可以解除气象干旱,却难以解除因气象干旱而累积起来的旱情,比如这四年来的农业干旱不是一两场雨就能彻底根除的。水利建设才是长远之计。”

他也深谙陆良几十年来的气候变化。他参与的相关研究发现,1970年到2000年这30年,陆良县的年降水量是940毫米左右,年平均气温是14.7℃;往后滑动10年,1980年到2010年这30年,年降水量减少到890毫米左右,年平均气温升到了15.1℃。

“这表明陆良气温在逐年升高,降水量也在逐年减少。”皇甫仑给出了这样的观点,“09年开始的连旱只是这种趋势的一个加重体现,以后陆良的干旱可能会越来越频繁。”

不过,和云南其他基层气象人一样,尽管对气候变化有着深深的担忧,尽管明白人工增雨只能缓一时之急,但在连旱四年的糟糕背景环境下,他们只能尽可能多地抓住人工增雨的机会,为缓解旱情而努力。

三 无奈的研究员

云南省气象台首席预报员晏红明研究员在09年以前就开始了对云南干旱的研究,这些年来她已将云南春、夏、秋、冬四季的干旱成因分析了个遍。然而,面对接连而来的干旱之年,她也只能无奈地叹道,“非人力所能扭转”。

在她记忆中,09年云南的夏季降水并不多。到了秋季,更是出现了自1961年以来最少的降水,曲靖、昭通等地率先出现气象干旱,然后是昆明、楚雄等地,都说“洪水成线,干旱成片”,没多久,旱象在整个云南蔓延开来。这一旱,之后三年,也未能幸免。

从云南省气象局气候中心提供2009年至2012年的数据显示,四年来云南全省降水均较常年偏少,偏少最明显的区域位于云南中部和西北部的部分地区,偏少20%以上。

陆良,不过是其中之一。(文/朱茜)

从2009年开始,西南地区干旱已连续4年入选当年的国内十大天气气候事件,其中,云南旱情尤为严重。云南干湿季分明,冬半年降水稀少,气候干燥,而5~10月的雨季降水量约占全年的85%以上,所以一旦雨季的降水量不足,就有可能导致整年的干旱。

2009、2010、2011年云南省降水量连续三年持续偏少,其中2009年和2011年全省平均年降水量分别为1961年全省有完整气象记录以来的最少值和次少值。2012年云南的降水量仍然偏少,对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的影响不言而喻。

关于我们-营销中心-广告服务-联系我们-人员招聘-网站律师-客服中心-会员注册-中国天气通-mobile版-微天气-使用帮助-网站地图-版权声明

客服邮箱:service@weather.com.cn 广告服务:010-58991910
Copyright©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2008-2025)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制作维护与商务推广: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
郑重声明:使用本站天气信息,请与本站联系获取天气信息使用授权 授权邮箱 :service@weather.com.cn

京ICP证010385号 京公网安备11041400134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5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