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云二号07星成功发射后将定点在东经112°赤道上空的地球同步轨道,并命名为风云二号F星。
F星是风云二号03批卫星的首发星,它的发射成功,为我国的对地观测又增添了一双慧眼,将进一步提升对气象和环境的监测能力,其观测资料和产品的主要用户包括气象、海洋、农业、林业、环保、水利、交通、航空、军事等部门。
风云二号地面应用系统总指挥魏彩英告诉记者,包括F星在内的风云二号03批卫星,将承上启下,在风云二号02批和下一代风云四号业务卫星之间起到很好的衔接和过渡,对于确保我国静止气象卫星组网观测业务的连续稳定运行至关重要。
进入详情在F星之前,我国在轨运行的风云二号气象卫星已有C、D、E三颗,实现了“双星观测、在轨备份”的运行目标,单颗卫星可以进行每小时一次对地观测,在汛期和重大活动期间,可以每30分钟观测一次。然而,对于冰雹、雷电以及台风、暴雨等灾害性天气的发展与演变,30分钟时间间隔的观测往往会失去准确判断和预警时机。
为了解决监测预警时效这一难题,我国利用已退役的风云二号C星开展了区域观测技术的研究和试验,成功地实现了每9分钟进行一次区域观测。我国也成为继欧洲、美国之后能够开展地球静止气象卫星区域高频次观测的国家。
“风云二号F星改进了原有的15个固定区域的观测模式,实现了对地球圆盘图中任一区域的扫描,可以更加灵活地对灾害性天气进行追踪监测。”魏彩英打了个比方,“形象的说,原来是15级的‘手动挡’,现在就是‘无级变速’了。”
进入详情除了实现“无级变速”的高频次区域观测、探测性能有明显提高之外,风云二号F星还有一大亮点,即设计寿命由02批的3年延长到4年。这是目前所有风云系列卫星中设计寿命最长的。
而这一年寿命的增加,标志着我国静止气象卫星的质量水平和寿命又达到了新的高度。
据介绍,主要影响卫星寿命的因素,一是能源,即卫星携带的燃料,二是其他电子器件的可靠性,最关键的是活动部件的寿命。研发人员针对这些方面开展了大量仿真模拟实验,对活动部件进行长时间运动测试,对电子元器件进行实验室老化测试,找到延长卫星寿命的方法,充分发挥了卫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专家表示,凝聚了更多心血的F星在长寿命和高可靠方面将会有更出色的表现。
进入详情F星虽然成功升空了,但对气象人来说,后续的工作还有很多。星地资源的增多,对气象事业发展更为有利,但也对如何安全管理卫星,使其发挥更大效益提出了更高要求。
风云二号F星如何与D、E这两颗卫星组网,一旦发现台风、强对流等重大灾害性天气,如何合理调配卫星资源,快速进行应急状态响应,成为今后的一项重点研究工作。
另外,如何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满足预报业务的需要,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魏彩英介绍,目前,用户对卫星观测资料只是被动接收和使用,为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卫星气象中心下一步的工作计划是将指挥权放在用户端,放在中央气象台,实现定制服务。预报员可以针对特定区域提出监测需求,在半小时之内便可获得观测资料。
进入详情风云二号卫星高精度的图像定位技术破解了世界性的问题,被称为“天地一体化的楷模,地面应用系统的典范”,地面运行成功率达到99%以上。目前,国际上有20多个国家和地区都在使用风云二号卫星观测到的数据。
“长寿明显”风云二号F星的发射及投入业务运行,将在保证我国静止气象卫星观测业务连续性和增强业务观测能力方面起到重要作用,为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