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年首场天灾考验:雨雪冰冻
- 内蒙古持续低温 白灾频发
- 京城初雪 姗姗来迟
- 长江中下游遭遇罕见大旱
- 长江中下游旱涝急转
- 去北京“看海”是怎样的浪漫
- 2011年最“纠结”的台风梅花
- 西南地区夏秋连旱 数千万人受灾
- 2011年的华西秋汛比以往更猛烈
- 2011年国庆黄金周水漫椰城
- 2011年登陆我国最强台风纳沙
- 中东部大雾见证PM2.5新法诞生
- >>>返回专题首页
制作团队
顾问:李小泉
策划:卫晓莉 郑晓艳
撰写:徐辉 詹璐 周希 余晓芬 陈曦
墨永卫 张慧媛 张伟 刘珺
刘文静 李菁 郑晓艳
图片:关禺 赵嫣嫣 黄德利
专题制作: 李强 于涵 郑晓艳
页面设计: 冀艺 苏源
中国天气网 >> 2011中国天气 —— 我们共同经历的那些事
西南地区夏秋连旱 数千万人受灾
内容摘要:
2011年6月至9月,我国西南地区的云南、贵州、四川等省份出现持续高温,多地最高气温以及连续高温日数都破记录,加之降雨偏少,蒸发严重,土地皲裂、河塘见底,居民的生活和生产受到严重影响。干旱造成贵州经济损失达一百多亿元,重庆高温日数更是达到了63天,人们的生活受到影响。
干旱肆虐固然和老天“不给力”,即西南季风偏弱有很大关系,但是水利设施匮乏、农村供水设施缺乏有效管理等人为原因也加剧了旱灾的影响。
- 张慧媛
- 责任编辑
- 全球变暖是个筐啥都往里装
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极端事件频发,但每一次是否都由全球变暖直接引起的……(详细)
四川旱区悬崖边背水的孩子
受高温干旱天气影响,乡里的中小学校已放高温假,8岁的杨微的父母在外打工,家里就只有老奶奶、她和小哥哥在家。每天杨微要与村里的伙伴们去山崖边背水。
◆悬崖边背水的孩子
家里的水缸空了,四川省叙永县水潦彝族乡的学生、八岁女孩杨微背起竹篓,里头装着用来储水的塑胶袋,和村里小伙伴出发去取水。由于高温干旱,学校已经放起“高温假”,在家的孩子组了“取水娃娃阵”,天天得攀着绝壁边上的小径,踏过“最窄只能放下半只脚”的山路,一步一险,到一公里外的山洞中汲取泉水供家人日常使用。
孩子们的取水任务绝不轻松,杨微和小同伴只能双手抓住石缝,一步步向前挪动;装了水的背篓有点沉,她们得小心翼翼,山崖有几百公尺深。
这是2011年9月初,发生在四川省叙永县水潦彝族乡的一幕。地处我国西南的四川、云南、贵州等省自6月开始,气温持续偏高,多地最高气温以及连续高温日数都破记录,加之降雨偏少,蒸发严重,土地皲裂、河塘见底,居民的生活和生产受到严重影响。
◆高温持续日数多地破历史记录
7月至9月,贵州全省持续高温少雨,引发干旱。相关气象资料显示,这次干旱是贵州自1951年有气象观测记录以来,同期旱灾影响面、受灾程度、灾害损失最大的一年。
全省受灾人口达2113.59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176.33万公顷;全省有623.37万人、292.2万头大牲畜发生临时饮水困难;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22.78亿元。
素有“漂流之城”称号的施秉县受旱严重,杉木河水位下降70多厘米,多处河床裸露。漂流船只常常被“搁浅”,漂流的客人不得不下船牵拉。
在织金县受旱灾最严重地区之一的板桥乡,山塘干涸,溪水断流,田地的裂缝密密麻麻的延伸开来。在板桥乡荷花村、大寨村,由于持续干旱造成地下水位下沉,引发岩溶地陷,108户村民的房屋出现开裂。
从6月初至9月6日,重庆高温日数(日最高温度大于或等于35℃),达到63天,刷新自1951年有气象记录以来年高温日数59天的历史记录。
由于天干物燥,9月1日,重庆垫江与忠县、梁平三县交界山脉突发森林大火,火势迅速蔓延,连烧九座山。1200余名消防官兵紧急赶赴火场灭火。重庆市部分中小学、幼儿园因高温天气两次推迟开学时间,从常规的9月1日推迟到5日,终因酷暑难退,再次推迟到7日。(详细)
2011年云南降雨也持续偏少。年初截至9月上旬,全省平均降水668毫米,比历年同期平均水平少192毫米、偏少22%,是云南省有气象记录以来同期最少年份。
干旱造成云南省66个县(市、区)849.7万人受灾,300万人、156万头大牲畜饮水困难;大春作物受灾1403万亩,成灾808万亩、绝收92万亩;林地受灾1440万亩、成灾827万亩。全省直接经济损失近70亿元人民币。
云南省陆良县位于省内第一大高原平坝区,素有“鱼米之乡”之称。但特旱使烤烟、马铃薯、水稻等作物的生长都受到影响。小百户镇兴隆村的农民以前吃的粮食都是自己种,很少听见有农民买粮吃,但今年全村人都得买。由于蔬菜长不出来,村民杨富良已经吃了半年多的酸菜汤泡饭。(详细)
与重庆相邻的四川省也难逃旱魔肆虐。由于连日高温少雨,全省作物受旱面积401万亩,成灾面积110万亩,绝收面积26万亩;有155万人和127万头牲畜饮水困难。
◆“天上的水蓄不住、地下的水用不上”
中国天气网首席气象专家李小泉表示,今夏西南地区降水偏少主要还是受西南季风的影响。“今年输送暖湿气流的西南季风整体强度不强,水汽输送条件较差,同时水汽输送路径位置比较偏东,这使得冷暖空气在云南、贵州等地交汇机会较少,降雨以阵性为主,所以总体雨量很少。”
干旱肆虐固然和降水量少有很大关系,这也折射出西南地区水利设施缺乏,天上的水蓄不住、地下的水用不上的现实。
就以贵州为例,事实上,贵州并不缺水。贵州年降雨量超过1000毫米,人们常说“天无三日晴”。然而,贵州却很“渴”,大部分地方年年要抗旱。由于贵州地貌特殊,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山高坡陡,土层薄,下的雨留不住,到了地下,造成“地表水贵如油,地下水滚滚流”的局面。
“不缺水的贵州,缺的其实是留得住水的工程。”贵州水利厅厅长黎平说,贵州全省1896座水库中,没有一座大型水库,中型水库仅34座,平均3个县(市)拥有一座。全省水利工程供水量仅92亿立方米,人均供水量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59%。
“说句实话,镇上每年下的雨不少,可是我们没大水库,留不住水啊,做梦都在修水库。”贵州黔西县中坪镇镇长周成军说,镇上只有一座小二型水库,最多蓄水1万多立方米,年初水库就干了,不顶事。小山塘碰上今年的干旱就更不用说了。
在遭受2009年至2010年的特大干旱以来,西南各地更充分认识到水利建设的重要性,投入不断增加。中央亦加大扶持力度。但由于欠账多、底子薄、摊子大,目前仍有较大缺口。
多位基层干部和村民反映,目前旱区农村供水设施缺乏有效管理,加之水费征收标准低,维护经费投入不足,管护困难。许多村庄的蓄水池、小坝塘靠天蓄水,管理不到位。在一些尚未贯彻落实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山区农村,旱情发生前一些村民不重视水利设施管护,不注意节约用水,在旱灾发生时面临无水可用的局面。(文/张慧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