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天气网首页 | 中国兴农网 | English

中国天气网 >> 2011中国天气 —— 我们共同经历的那些事

愤怒的"渔夫"-记2011年登陆我国最强台风纳沙

内容摘要:

第17号强台风“纳沙”,柬埔寨名,意“渔夫”,是2011年登陆我国强度最强的台风,也是6年来登陆海南的最强台风。因此又戏称它为“愤怒的渔夫”。

 

“纳沙”的特点与2008年第14号强台风“黑格比”及1996年第15号强台风Sally有些相似。

 

现阶段我们还没有驾驭台风的力量,但是面对台风也不能任其摆布,积极地预防尤为重要。

墨永卫
责任编辑
疯狂的台风,淡定的小编
    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有合理性,并且福祸相依,台风亦如此……(详细
  • 1
  • 2
  • 3
  • 4
暂停播放

三亚掀起狂风巨浪

2011年第17号强台风“纳沙”9月29日14时30分在海南省文昌市翁田镇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4级,风速达42米/秒。受其影响,海南省三亚市海边狂风大作,巨浪滔天,巨大的海浪也吸引了一些游客来到海边看海。

2011年在西北太平洋上共生成21个台风,其中登陆我国的台风有8个,而“纳沙”有幸成为了2011年登陆我国最强的台风。

◆演变:两次加强为强台风 四次登陆

第17号强台风“纳沙”,柬埔寨名,意“渔夫”,于2011年9月24日上午在西北太平洋洋面上生成,9月26日夜间和29日7时两度加强成为强台风,是2011年以来登陆我国强度最强的台风(以强台风级别登陆海南),也是6年来登陆海南的最强台风。因此又戏称它为“愤怒的渔夫”。

这位“渔夫”生命历程虽然不算太长,但却先后登陆了四次,9月27日早上7时前后在菲律宾吕宋岛东部沿海登陆,29日14时30分前后在海南文昌市翁田镇沿海登陆后,21时15分前后在广东徐闻角尾乡再次登陆,30日11时30分前后在越南北部广宁沿海登陆。此后于30日20时在越南北部减弱为热带低压,中央气象台对其停止编号。(详情

◆特点:实力强劲 堪比“黑格比”和“Sally”

早在“纳沙”形成初期专家就已经预测出它将有可能成为2011年登陆我国的最强台风。这位“渔夫”可谓来势汹汹,不但强度强、移速快,而且在海面上撒出了巨大的云网,影响范围非常广泛,而且又会赶时间,在国庆节来临之际侵扰我国华南南部,不仅给广东、海南、广西等地带来严重的风雨影响,还给国庆假日计划到此出游的人们带来麻烦。

“纳沙”的实力无论从强度还是多重影响因素来看,都是不容忽视的。它的特点与2008年第14号强台风“黑格比”及1996年第15号强台风Sally有些相似。“黑格比”的到来使珠江口出现了超百年一遇的风暴潮,而Sally为建国以来在粤西登陆最强的台风,为建国以来台风在粤西登陆灾害最大、成灾最为迅猛的一次,造成灾情之重、损失之大、影响范围之广为建国以来所罕见。因此中国气象局和广东 广西 海南省局纷纷启动了应急响应。(详情

◆影响:性格暴躁 先后扫荡菲律宾中国和越南

“纳沙”确实凶猛的很,不少网友也第一时间纷纷大晒“纳沙”的威力。“纳沙就像一只愤怒的小鸟,所到之处一片狼藉”、“纳沙还真不是吹的,那风起的,吹得叫人耳鸣,时不时就能听见外面哐当哐当的声音,不是玻璃破了,就是铁皮飞了,路边的树,挨个的倒成了一排。明天、后天、大后天物业公司的人又要忙翻”、“一棵大树粗壮的支干被大风吹断,恰巧砸中了下方停放的一辆白色轿车,巨大的枝叶几乎盖住了半个车身”……(详情

在“纳沙”影响我国之前,已经先扫荡了菲律宾,据不完全统计,纳沙登陆菲律宾造成当地40多人死亡,30多人失踪,32万人受灾;同时造成9.12亿比索的农业损失 (合人民币近1.5亿元)。“纳沙”在连续登陆菲律宾和我国之后,9月30日下午又在越南北部登陆,强度有所减弱,但仍给当地带来强降水和强风,造成多处农田被淹,道路塌方和泥石流等灾害。

“纳沙”是2011年登陆我国最强的台风,并且连续登陆两次。在台风令人望而生畏的灾难中,大暴雨和大风总是不可避免防不胜防的。据统计,28日20时至30日14时,海南大部降雨200~350毫米,海南东方局地455毫米、昌江王下乡825毫米;广西中南部、广东沿海降雨80~150毫米,广东西南部、广西南部170~220毫米,广西防城港市局地332毫米。海南大部、广西南部、广东沿海出现8~10级阵风,海南北部、广西南部沿海和广东西南部沿海局地11~14级,最大为海南文昌七洲列岛,观测到极大风力15级(风速46.8米/秒)。

“纳沙”使得海南、广东多地学校停课、航班延误、交通受阻、经济损失严重。(详情

现阶段我们还没有驾驭台风的力量,但是面对台风也不能任其摆布,积极地预防尤为重要。尤其是“纳沙”到来的时候,又恰好遇上天文大潮,台风风暴潮和天文大潮叠加,危险升级。(文/墨永卫)

关于我们-营销中心-广告服务-联系我们-人员招聘-网站律师-客服中心-会员注册-中国天气通-mobile版-微天气-使用帮助-网站地图-版权声明

客服邮箱:service@weather.com.cn 广告服务:010-58991910
Copyright©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2008-2024)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制作维护与商务推广: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
郑重声明:使用本站天气信息,请与本站联系获取天气信息使用授权 授权邮箱 :service@weather.com.cn

京ICP证010385号 京公网安备11041400134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5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