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4-03 第31期】 往期回顾

本期作者:

清明时节总是雨纷纷吗?
一千多年前,唐朝诗人杜牧写下“清明时节雨纷纷”;一千多年后,这句诗成了清明期间最深入人心的天气标签。经历了千年的气候演变,现代的清明雨发生了什么变化? 【详情】

小杜赶上了唐朝湿润期的尾巴

在二十四个节气中,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只有清明。虽然它预示着天气回暖、花红柳绿,却也常常“闹天气”。远在梁代,就有人记载过:在清明前两天的寒食节,往往有“疾风甚雨”。如果正赶在清明这天下雨,就叫“泼火雨”,也就是“清明雨”。小杜(杜牧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所写的,正是这样一个日子。

虽说唐朝的气候数据不像现代这么好找,数据帝还是翻箱倒柜从一堆古籍和研究资料中挖了下宝。《中国历朝气候变化》一书显示:隋唐年间,中国东部季风区呈现“四湿”夹“三干”的特点,四个湿润期为公元590年~640年、710年~740年、810年~820年、880年~900年。

2.jpg

小杜,生于803年,卒于852年,828年二月在洛阳中进士,走上仕途。可以说,他年轻时处于中国气候相对湿润的时期,数据帝推测他从小就有更多的机会体验“清明时节雨纷纷”。不过,他做官以后中国的气候总体变得干燥。

《清明》一诗,被解读为他政治上受到排挤,公元842年外放以后而作。842至852年,他基本都是在湖北东部、安徽南部、浙江北部一带度过,也就是江淮南部到江南北部地区。根据《中国历朝气候变化》一书,隋唐时期的江南地区在620年~840年整体上处于湿润状态。杜牧那时或许赶上了这个湿润期的尾巴,写出了流传千古的诗句。

题外话:历史上温暖湿润的时期,往往是中原王朝鼎盛的时期(粮食丰收、国力强盛)。一旦气候转为干旱、寒冷,中原王朝通常会衰落,寒旱导致粮食歉收,引发内部农民起义,同时北方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向南迁徙。古代的气候变化也影响着社会的变迁。因此,当今气候变暖,也有人认为未必是坏事。

1980年以后清明雨少了

千年以后,我们常常在清明节不见雨纷纷,清明雨在近现代发生了什么变化?数据帝统计分析了部分省会级城市1951~1980年和1981~2010年的清明节当天降水次数。发现,1980年以后清明节下雨的次数少了。并且,南方普遍比北方降水次数多。特别是长沙、南昌为代表的江南地区,1951-2010年清明节下雨超过了30次,也就是半数以上的清明节都有雨。

1-2_副本_副本.jpg

从节气特点看,清明节所处的清明节气在4月5日前后开始,4月20日前后结束,正是4月中上旬。从常年4月中上旬降水日数分布来看,也确实证明江南地区在清明节气期间最爱下雨。这个特点,从长江中下游沿线以及江南更多城市的降水数据中也能反映出来。

不过,进入21世纪以来清明雨又多了起来。特别是北京,2001~2010年清明节降水次数已经和杭州、南京、武汉一样多。尤其是2010年以后,全国总体上清明节下雨的情况似乎还在增多。2011年~2014年的清明节,不仅是南方,北方不少地区也出现了清明雨。

小结:2015南方可见清明雨

2.jpg

今年清明节(4月5日),北方大部不会下雨,南方像长江中下游沿江以及江南的广大地区会出现降雨,而且雨还不小,恐怕不只是清明时节雨纷纷,要雨哗哗了。像湖北、安徽、江苏、湖南、浙江等局地有暴雨,不排除雷雨、大风甚至冰雹等强对流天气。这里的小伙伴最好避开清明节当天踏青、祭扫等户外活动。

而且,雨水过后,近来江南地区疯狂偏高的气温也会回归到正常水平,只不过这个回归很极端,一天可以降温10-20℃。清明假期结束后,7日~8日江南北部的长沙到南京一线,最高气温可能跌破10℃,可能会有一种“夏转冬”的穿越感,脱下去的秋裤可以穿回来了。

注:版权归中国天气网所有,转载请务必注明来源!

监制:袁晓玉 章芳 审核:余晓芬编辑:刘文静 美工:任成英 技术:李强
马上关注数据帝微信公众号,与数据帝零距离交流!更有超多活动、超多奖品等你来拿!
扫描二维码关注数据帝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