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全球地震、洪水、飓风等自然灾害频发,特别是近日国内外连续发生多次大地震,人类对住宅建筑保障居住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
同时,建筑活动一直是对自然资源和环境影响最大的活动之一,在全球的资源消耗中,建筑约占1/3。在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如何才能保证建筑设计既安全、经济和实用,又有合理的布局,形成良好的气象效应?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第九设计所主任工程师 高级工程师 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 刘立杰博士
中铁二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王爱国
北京铁城建设监理有限责任公司电气化工程监理分公司经理 高级工程师 王亚林
由于各地气候差异很大,建筑风格也迥然不同。在我国东南沿海许多城市都是“骑楼”的建筑风格,即使下起雷雨,人们仍可泰然自若地从一个商店逛到另一家商店。
倡导“绿色”建筑 缓解全球变暖刻不容缓风压也称风荷载,是当出现最大风速时,垂直于风向的建筑物表面上所产生的压力。风压是建筑结构设计中基本的设计依据,风压数值的大小,直接关系到各种建筑物、构筑物、架空线路、广播塔、电视塔以及各种桥梁等工程的经济性、适用性和安全性。
“计算雪压时,还要考虑降雪时的风速,风可引起雪花飘移,使屋面积雪重新分布,没有障碍物的屋面上的积雪比地面少,有障碍物的部位积雪比地面多。在多雪的北欧,屋顶坡度会陡一些,其屋面坡度一般为60°,以使屋面积雪下滑而减小雪压。这就是为什么欧洲的一些国家会选择尖顶陡坡式的建筑。”
刘立杰透露,“为设计和建造在不同气象条件下的良好的室内小气候环境,使室内在不同的季节均能保持一定气温、相对湿度、空气流速和清洁度,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设备需建筑设计师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即当地多年的气象观测资料来设计。”
进入详情“建筑行业是一个对气象敏感度非常高的行业。建筑项目,特别是重大工程项目,主要在野外作业,综合性强,受天气气候的影响非常大。如果缺乏足够的认识和未掌握充分精确的气象资料,一旦遭遇较恶劣的天气、气候灾害,建筑部门将损失重大。”
“从建筑施工的角度来说,降水、风、温度和湿度等气象因素都会对建筑施工产生影响。”降水对水泥、沙浆、石灰等建筑材料有破坏作用,影响砌砖和所有室外涂刷、铺设工序,损坏新完成的表面等。高层建筑施工,还应避开雷雨天气,以防雷击事故。若降雪,能见度低,影响测量,仪器、贮存材料受损,削弱水平遮盖的防护作用。
因而,施工计划都会参考天气预报来选择最佳施工期,趋利避害。“为防御各种灾害天气的发生,建筑施工现场还会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应对灾害天气预警应急预案,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进入详情气象与建筑的风格休戚相关。“由于各地气候差异很大,建筑风格也迥然不同。南半球与北半球不同,欧洲与亚洲有异,南方与北方差异显著,东部与西部格调不一,大陆性气候与海洋性气候的建筑物风格各有特色;热带与温带、寒带建筑风格也自成一家。”
西南边陲的西双版纳,人们常能见到另一种风格的建筑——竹楼。它以竹木为主要材料建成的独立式楼房,通风、防潮。竹楼的底层用二三十根柱子架空,四周敞开,可圈养牲畜和放置农具等,楼上住人,在廊上乘凉恰到好处,遮阳又避雨。这种轻盈的竹楼式建筑,主要是适应当地常年空气湿度大、暑热难熬的气候。
华南地区至海南一带属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内炎热,降水充沛,夏秋多台风,降水强。城市的楼房多建有露台,走廊,力求高大、宽敞及通风,以避雨遮阳,房顶设计多为人字形,有“滤水”和不易积水的功能。
进入详情“从城市规划到房屋建筑设计,如果能够结合当地的气象条件,合理设计房屋的朝向、窗户的位置等,自然光就能满足白天照明,恰到好处的隔热材料就能避免少用空调,耗能减少,也可减少开支。”建筑专家们各抒己见。
人们在畅想未来城市“宜居”生活时,对房屋建筑寄予了更多期望。在2010年上海世博园上,众多场馆都在展示着各个国家对未来城市建筑发展的无数种构想。而其中的远大馆可持续建筑,这座号称世界上最坚固安全的建筑,则代表着中国智慧对未来建筑的一种诠释,代表着城市建筑发展的一种方向。
据悉,中国建设部正在推行“绿色建筑”计划,2020年,将要通过进一步推广绿色建筑和节能建筑,使全社会建筑的总能耗达到节能65%的总目标。
进入详情发展绿色建筑,倡导低碳生活,不仅需要政府、企业的参与和引导,更需要千千万万公民的共同参与。
面对全球气候变暖这一严峻局面,我们唯一能仰赖的,只有人类自身的觉醒、即刻的行动和不懈的努力。现在,就让我们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少开一次车、少点一盏灯、居住尽量选择绿色建筑……地球,终将因我们的共同努力而更加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