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5日,我国进入了今年森林草原春季防火工作的关键时期,而各处森林火灾早已先于这一时间频繁发生,云南曾在月初的九天时间里连发四起山火。森林防火的形势逐日严峻。
为减少火带来的灾难,中国各个时期的政府都将治火纳入管理体系。在人类防火治火的漫长历程中,“计划烧除”诞生了。
计划烧除,是通过在一定范围内烧除林区积累的可燃物,达到预防火灾等目的。人类试图从被动防火变为主动管理火。这头大象能跳出灵活优美的舞步吗?本网特邀黑龙江省森林保护研究所的副所长王立夫、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专业气象室高级工程师赵鲁强进行深度解读。
王立夫,黑龙江省森林保护研究所副所长,森林防火专家。
赵鲁强,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专业气象室高级工程师。“能量积累多了必然要释放,如果不能人为释放,就会造成突然的自然释放。”
“虽然大部分时候,野外的火表现出来的是灾害性,但实际上它也有一些好处。”
河北春季森林防火形势严峻 森林防火常识在黑龙江省森林保护研究所的副所长王立夫的防火生涯中,1987年是一个转折点。那年夏天,大兴安岭地区发生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一次森林火灾。
对于当时参加工作不到十年的他来说,这是最难忘的一次经历。大火烧了近一个月,在中国境内的损害面积相当于苏格兰的大小,还波及了苏联境内的1200万英亩森林。
从那一年开始,中国从国家层面开始大大提高了对防火的重视程度。计划烧除的规范化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
计划烧除,这个从发达国家引进的方法已经在在国内的部分地区使用了几十年。森林草原的可燃物覆盖随着时间逐渐增加,能量积累多了必然要释放,如果不能人为释放,就会造成突然的自然释放,“一着火就会很大”。这是计划烧除被使用的初衷。
进入详情因此,为了保证计划烧除的安全和有效,操作必须严格遵守规程。在这些规程中,天气是至关重要的因素。
“火,不是像做饭一样,啪一下点着就开始炒菜了。没那么简单。”与火打交道超过三十年的王立夫深知火的习性。
每年适合计划烧除的日子只有春季融雪期、秋季枯霜期、雪后阳春期等四五个时段。每个时段只有不超过一周的时间,“早了点不着,晚了不易控”。
计划烧除像一头笨重的大象,要在极其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跳出一场灵活、优美的舞。
这样的行动需要严密的科学性。而在所有的天气因素中,风又似乎是其中最难把握的一个。
进入详情虽然林业部门多年来一直在推广计划烧除这项技术,但反对者的声音始终未曾消失。
1988年,一些被“放任”的小火最终形成美国黄石公园燃烧了几个月的一场大火。2004年,黑龙江大兴安岭地区因为计划烧除跑火而引起森林大火。这些都让本来就质疑“以火攻火”的专家和单位愈发产生了不信任感。
在2007年3月发表于《森林防火》杂志的《关于黑龙江省实施计划烧除问题的探讨》一文中,王立夫写道,“2005年12月在杭州召开的全国林业科技大会上,有几位学者针对计划烧除工作提出了一些不同观点和看法,指出了计划烧除的许多弊端,他们认为火是森林生态系统的干扰因素,会破坏生物的多样性……”加上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因操作不规范、天气突然变化而引起跑火的事件时有发生,很多人认为计划烧除“多此一举,得不偿失”。
进入详情当被问及如果未来所有的火都能扑灭,这会不会有悖自然规律时,王立夫在那头大笑起来:“我很喜欢听你这个话”。
从生态学的角度考虑,他承认有些火不一定非要扑灭。如果火正好烧在合适的区域,也不危及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完全可以监控它,让它在一定范围内烧,“只是现在没有人敢承担这个风险”。
正如风的变化无法由单一因素决定,火的灾害性也很难用单一指标来进行描述。
“虽然大部分时候,野外的火表现出来的是它的灾害性,但实际上它也有一些好处”,赵鲁强认为,对于任何事情都应该辩证地看待。在生产力有限的条件下,人类烧荒开垦土地,确实是一个高效的手段,草木灰也是很好的自然肥料;当一片林区出现了严重的病虫害,生态环境需要重建时,有计划地烧掉重栽就可能是最快速有效的手段。
进入详情对火的认识,几乎伴随着人类的整个历史。
人类以怎样的态度看待它,其实定义的是人类社会的发展。
就目前而言,如何利用火、控制火、管理火,使社会与自然系统之间均达到和谐的状态,仍需要长期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