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中国气象数据汇交平台正式上线运行。该平台将集约、统筹海量气象资料,既包括气象部门的数据,也包括来自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和社会组织、个人乃至智能微型气象探测设备的气象观测资料,改变单向的数据服务形式,构建交互式服务生态。目前,用户可登录中国气象数据网在线汇交数据。
当前,基于水利、海洋、农业、公路、航空等行业自身的业务需要,其自主开展的气象探测活动不断增多;同时,一些个人的智能手机、智能可穿戴设备等室内外微型气象探测设备也可随时随地开展气象探测,这些探测活动均产生大量气象资料。要使这些分散的资料发挥更大的价值,就需要一个统一的资料汇交规范和汇交途径,将其集约整合和共享应用。
为此,中国气象局研究制定了《气象探测资料汇交管理办法》,并于5月2日面向全社会发布执行。为落实办法,国家气象信息中心基于中国气象数据网构建中国气象数据汇交平台,并于6月1日正式上线运行。该平台能够集约统筹原本分散的气象数据资源,提供更加广泛便捷的共享应用,加强气象数据资源与其他行业数据的融合,升级数据服务为资源服务。
该平台建立了统一的汇交规范,实现汇交资源的收集、吸纳和存储。同时,平台建立汇交资料认证制度,为汇交数据提供知识产权保护(汇交者可申请注册数字对象唯一标志),并对汇交主体进行积分奖励,同时纳入气象信息服务的信用评价体系。根据气象资料汇交服务指南,资料汇交负责人须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并保证资料的真实性。当资料汇交注册并通过审核后,将面向全社会公开、共享。
下一步,中国气象数据网将探索建立数据交易平台,规范数据交易及收益分配,使汇交主体可以获取经济价值等多方面鼓励,进一步提高汇交和共享积极性。
又讯为了提升用户的黏性,引导用户产出(数据分享、数据评价等),6月1日,中国气象数据用户成长体系配合气象数据汇交功能同步上线。
数据网技术开发团队通过深入分析数据网用户行为数据,制定出会员等级、经验值和积分的数值计算模型。对于数据网用户来说,用户成长体系的建立有助于进一步引导用户使用数据网数据和产品功能,满足用户成就感,尊享更多特权,同时能从数据网平台中获得利益。
据介绍,目前,中国气象数据网采用会员制管理,分为普通、实名、单位和科研四类用户。以普通会员为例,每天有500M的下载流量。会员如需额外的流量,可以用积分兑换。后期,待数据交易平台上线后,用户可以用手中的积分换取相应价值的数据。
中国气象数据网自2015年9月上线以来,目前累计注册用户18万,数据下载量近44T,访问量8600余万次,有效支撑社会公众开展气象数据增值性、公益性开发和创新应用。(中国气象报记者刘钊 通讯员陈东辉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