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2月18日上午九点十几分左右,在太空穿行了三天之后,太阳风暴如期到达地球。三天之前,太阳黑子活动区爆发了一次X2.2级耀斑。
虽然这只是一次普通级别的太阳活动,但近期的连续几次强耀斑事件,标志着第24周太阳活动开始进入活跃期。根据最新预报,本个太阳活动周期的峰年将推迟到2013年到来。
超级太阳风暴是否真将袭击地球?人类是否有能力避免这场灾难?本期天气视点特邀中国气象局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空间天气预报台台长薛炳森为您解答。
薛炳森
中国气象局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空间天气预报台台长
“这次耀斑是近4年最大的,产生耀斑的黑子活动区也是08以来最复杂的一个。”
“仅凭几百次事件,就想总结出一个规律来,现在还不太现实。”
“我们认为太阳风暴是可报、可防的。我们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判断和准备。”
这次的太阳风暴只是一次普通级别的太阳活动,规模并不大。地球自身拥有地磁场和大气这两个屏障,粒子会顺着磁力线绕过地球,部分高能的粒子即便穿透了地磁场,也会在与大气原子的碰撞中被吸收。
一般的太阳风暴对地磁场的影响在100-200nT(纳特)左右,但地磁场本身的强度为近2万nT,“只占了1/100,基本感觉不出来”。
因此普通程度的太阳风暴并不会对地球造成严重影响,影响区域也主要在纬度较高的地方,“最明显的是会在南北极出现极光”。太阳发出的带电粒子会沿着地球磁力线向南北两极聚集,并在那里冲入地球大气,和空气分子发生撞击导致发光,从而形成炫丽的景观。
但由于中国处于低纬地区,薛炳森认为,在这一次事件中,地磁场受到干扰后,虽然会带动电离层产生波动,但只会导致导航的精度可能出现一定程度的偏差。
进入详情“一般太阳风速达到900-1000km/s的程度,对地球产生的影响才比较严重”,薛炳森说。
1989年袭来的太阳风暴曾使加拿大一处电力系统受到磁暴的干扰引发设备故障,造成魁北克全省停电9个小时。太空中同样损失惨重:人们发现,多颗卫星的功能出现了异常。
2000年7月曾发生有观测以来最大的一次太阳风暴事件;而2003年10月底的太阳风暴事件(太阳耀斑、质子事件、日冕物质抛射等)不仅刷新了太阳耀斑的最大值,也是对人类技术系统影响最为广泛和严重的一次,据不完全统计,该次事件中受到影响的航天器达到50多颗,5颗卫星的轨道显著下降,地面系统也受到了明显干扰,“那一次的太阳风速就在1000km/s左右”。
根据最新预报,本个周期的峰年将推迟到2013年到来。
进入详情太阳风暴是太阳日冕磁场和等离子体的爆发现象,是日冕扰动引起的大范围物质和磁场从日冕突然向外抛射的过程,也称日冕物质抛射。
耀斑其实是太阳表面能量一次集中的释放。在释放之前,需要积累到足够的能量。积累能量的过程会体现在太阳表面的黑子结构上,例如两个异性的黑子离得越来越近。而且我们现在可以对太阳表面的磁场进行观测,也可以看到太阳表面的磁场越来越强。
明显标志着活动能量大小的因素有三个,一是黑子区的面积;二是黑子的结构,一般黑子的结构比较规则,复杂的黑子区里面,黑子是参差不齐的;三是黑子区的磁场强度。
进入详情即便发生严重的太阳活动事件,“我们认为太阳风暴是可报、可防的”,薛炳森说。太阳距离地球1亿5千万公里,即便是在2003年10月的严重事件中,太阳风暴也花了十几个小时才到达地球。而耀斑发生后,“只需要8分钟我们就能看见,所以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判断和准备”。
据中国气象局国家气象卫星中心空间天气室主任张效信介绍,在“十二五”期间气象部门将积极准备空间天气监测小卫星计划,有望建成不间断监测太阳表面和地球电离层的多角度观测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