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晓斌研究员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大气成分观测与服务中心副主任
“不是地球上某一个地方火山爆发,全球人民都会受到影响,就算火山本身喷发出的含量酸性很强,也要看离火山的距离。”对于这个消息的铺天盖地,徐晓斌表示,“这完全是个没有科学依据的谣传。”
首先“750年一遇”这种说法就荒谬,完全没有科学观测来支持的。因为从人类最初认识到降水的酸碱性,使用酸雨这个词汇,才不到150年的历史。人类真正注意到酸雨的污染,还是近50、60年的事情。“750年一遇”,我认为是完全没有根据的。
徐晓斌介绍,酸雨的标准是5.6,就是说pH值5.6以上的降水不是酸雨,我们一般称为非酸雨。但是在化学上,5.6仍然是酸性的,这两个有区别。我国比较普遍接受强酸性降水定义是pH小于4.5,当然也有不同意见,pH小于4.5是目前学术界比较接受的定义,也有认为是4.0的,这是一个人为的概念或定义。
降水的强酸性跟化学上的酸性有区别,这条消息里没有指出是化学性的强酸性,还是降水的强酸性。化学上的强酸性,应该达到一个当量或者是接近一个当量酸的浓度的酸,强酸形成的溶液。
进入详情徐晓斌表示,“虽然4月22日到28日期间我国部分地区的确出现过酸雨,但与冰岛火山爆发无关。”
这次的冰岛火山爆发规模不算大,相比1991年菲律宾发生的皮纳图博火山爆发强度可谓是微乎其微。“据我了解,这次火山二氧化硫的排放量每天大概是1000吨左右,但是菲律宾那次火山在一天能够排放上百万吨,就是说它的硫排放量比这次要大很多倍。1991年离今天不算很久,当时在菲律宾出现那么大的火山都没有导致酸雨,这次这么一个相对而言的小火山喷发,根本不足以去恐慌。”
徐晓斌解释道,“如果这次火山引起的酸雨影响存在,那也是先影响离火山较近的区域,比如西欧,但目前我们并没有听到西欧受到任何影响的消息。”
那么火山会不会引起酸雨?会的。但是它的范围,一般情况下很有限的。因为火山毕竟喷发了大量的二氧化硫,这是一种酸性气体,但是二氧化硫在大气中的寿命相对是比较短的,一般认为只有两到四天,很快就会转换成硫酸,如果有降雨发生的话,就会形成酸雨。但一般在比较小的区域、小的范围有影响。
进入详情谈到“酸雨是否会导致皮肤癌”时,徐晓斌说:“没那么夸张,酸雨虽然有刺激作用,但是实际上它的伤害程度很有限。”
“这种酸雨与普通的过敏源一样,对敏感性皮肤的人可能会有少量影响,但对大多数普通人来说并无大碍。而且,人们在雨中都会打伞,就算不小心淋了雨,身上还有衣服,湿透的话也会马上洗澡、换衣服,这样的酸雨根本谈不上对皮肤有什么伤害。”
酸雨对皮肤的确有一定的刺激作用,但至于能不能达到导致皮肤癌的后果,要看这个东西本身能不能引起癌变,还有就是它的强度。
在社会上有的时候发生一些极端的事件,比如某一个人在极端情况下给另一个人泼了浓硫酸,导致的结果可能是烧伤、毁容,但是没有听说因此得皮肤癌的。所以从这个角度看,所谓强酸雨能够导致皮肤癌,这是完全没有科学根据的。“谣言短信完全在夸大酸雨的危害,导致皮肤癌根本是无稽之谈。”
进入详情在大自然中,存在许多致酸物质,例如火山爆发所喷出的二氧化硫等气体,海洋所释放出的二甲基硫,高空闪电所导致的氮氧化物等,这些物质和大气中的水蒸气结合起来后使水蒸气进一步酸化,形成酸雨。
酸雨又被称为“空中死神”,它可以直接使大片森林死亡,农作物枯萎;也会抑制土壤中有机物的分解和氮的固定,使土壤贫瘠化;还可使湖泊、河流酸化,毒害鱼类;加速建筑物和文物古迹的腐蚀和风化过程。
此外,酸雨还会影响人和动物的身体健康,雨的酸性对眼、咽喉和皮肤的刺激,会引起结膜炎、咽喉炎、皮炎等病症;酸雨使存在于土壤、岩石中的金属元素溶解,流入河川或湖泊,最终经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影响人类的健康。
“我们国家属于世界三大酸雨区之一——东亚酸雨区,不仅仅是中国,包括日本、韩国也有酸雨,我们统称为东亚酸雨区。我国的酸雨,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地区。”
进入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