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8-14 第14期】
@weatherman_信欣:人称“信半仙儿”,爱足球,更爱天气预报,喜欢琢磨天气和日常生活、体育、历史、科学的联系。
几场秋雨“不穿单”?

导语

立秋后全国一派凉爽,北京13日气温跌破20℃。很多人感慨“一场秋雨一场寒”,不知妹纸的裙子还能熬过几场秋雨?俗话还有两句——三场秋雨不穿单,十场秋雨要穿棉。只是这“三和十”,能当真不?【详情】

怎么界定“不穿单”和“要穿棉”?

每个人的体质不同,抗冻水平也有较大差异。不过,为了方便统计,数据帝只好按照概况设定一个标准:下雨时气温低于20℃,比较凉,定为“不穿单衣”;下雨时气温低于10℃,那就比较冷了,要“穿棉衣”。

有了“穿衣标准”,该想想这秋雨如何界定了。数据帝姑且按照立秋以后出现的降雨算为秋雨。因为,如果按照气象上的秋天来算,此时气温很容易跌至20℃以下(入秋要求日平均气温连续5天低于22℃,最低气温更低一些),所以一下雨就不能“穿单”了,显然不符合古人发明创造这句俗语的语境。

有了这些“标准”,数据帝就可以放手一扒啦。那我们就来看一下,立秋后到底第几场降雨,气温会跌至20℃和10℃以下,达到“不穿单”和“要穿棉”的标准。

数据说:西北东北一雨可成秋

为了验证“三不穿单”和“十要穿棉”,数据帝选取了11个北方大城市进行分析(毕竟南方立秋后还比较热,且时有降水,这个说法显然不适用于南方)。扒了1981-2010年30年平均数据,发现这“三”和“十”没法太当真。

1.jpg
立秋后第几场雨需要改变着装(表格版)

在偏北的一些城市,因为气温低,“不穿单”的时间会提前,不用等到第三场。比如呼和浩特、哈尔滨、乌鲁木齐,立秋后第一场或第二场降雨,气温就够低了,可谓“一雨成秋”,此时再穿单衣,就是属于要风度不要温度,很容易着凉感冒

不过,呼和浩特和哈尔滨虽然“提前”不穿单,但并没有“提前穿棉衣”,一般到第14-15场雨时,气温才会跌破10℃。这一点和乌鲁木齐有较大差距,乌鲁木齐不仅提前“不穿单”,还提前“要穿棉”,基本到第7场雨就该穿棉衣了。因为在大西北,空气比较干燥,降水的机会要少于东部地区,所以还没下到第10场雨,气温已经很低,不穿棉衣的都是美丽冻人族。

而在太原、银川等黄土高原上的城市,海拔较高,气温也会低一些,立秋之后,也下不到第三场雨,最低气温就已经在20℃以下了。比如8月中旬平均最低气温银川16.2℃,太原17.2℃,即使不下雨,早晚也“不穿单”了。

数据说:京津冀二十场雨才穿棉

再来看北京,立秋后平均第4.5场降水,也就是下到第四或第五场雨时,穿单衣就觉得凉了,平均下到第19-20场雨,需要穿棉衣。

北京南边的石家庄、济南、郑州,要出现5.5-6.8场雨时,才需一件变两件,穿棉衣也要等到20-21场雨来时。

3-700.jpg
立秋后第几场雨需要改变着装(地图版)

20场雨才穿棉衣?有人大概要质疑了,立秋后有这么多场雨吗?数据帝告诉你,这个真心有!那么,“十场秋雨要穿棉”,到第10场雨的时候这些地方是有多冷呢?

2.jpg
立秋后第10场雨出现的日期和对应的最低气温

从平均来看,这些北方城市都是9月出现第10场雨。除了乌鲁木齐以外,大部分城市出现在9月上旬,这个时候天气还不冷,身体健康的人应该不需要穿棉衣。

俗话应该这么说:三五场秋雨不穿单 十多场秋雨要穿棉

其实,立秋后,冷空气势力逐渐壮大,每次下雨实际上就是冷空气向南扩张的“圈地运动”,暖空气则节节败退向南收缩,正是“一场秋雨一场寒”的天气写照

而“三不穿单”和“十要穿棉”的界定,更像是一个模糊的说法。中国人常说“事不过三”,一旦冷空气活动带来的降雨出现了3次,天气也往往转凉,于是古人就定格在了“三场”;下雨达到了10次多,天气冷得会更明显,就用“十”来概括。因此,这个谚语如果细究起来,对于华北平原地区应该是“三五场秋雨不穿单,十多场秋雨要穿棉”。

结语:数着下雨天穿衣服?NO!认真你就输了

现在来看,今后5天,北方以及长江流域的天气还是比较凉爽的。今年的这个末伏,凉爽得有些不像话。不过8月20日以后,天气有可能短暂转热。

总之,“一场秋雨一场寒,三场秋雨不穿单,十场秋雨要穿棉”——这个谚语反映的天气趋势没错,但千万别较真,数着下雨天穿衣服,还是乖乖看临近的天气预报吧。

注:本文版权归中国天气网所有,转载请务必注明来源!

监制:卫晓莉 章芳 审核:陈曦 编辑:刘文静 美工:任成英 技术:李强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