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箱不是保险箱!小编搜集了关于冰箱被忽视的9个细节,你中招了吗?
又到“群蚊乱舞”的时候了,关于小蚊子的11大秘密,一一为你解开。
中国天气网编辑 刘文静 生于山东,2011年走出了中国政法大学的校门,走进了中国气象局的大院。工作半年,盯过台风,写过雾霾,访过洪灾,问过初雪……从前觉得天气就是阴晴雨雪打招呼的寒暄话儿,现在觉得气象科学博大精深学起来没完没了;从前觉得天气预报不准是个笑话,现在觉得每一次的预报都暗藏“变数”。因为懂得,所以宽容。未来的路还长,我愿与天气网共成长。
早在9月24日,海南的持续强降水已经引起了中国天气网的重视。从9月18日开始,海南东部和南部的暴雨就开始发作,由此引发的城市内涝和路面积水已经对当地人们的生活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期间突然降临的暴雨曾让三亚多路段变成一片“汪洋”,街道低洼处积水达膝盖深,许多车子直接在积水中熄火,三亚免税店提前关门。
在主编的指示下,24日正值采访岗的我通过电话采访了海南省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张艳,让我惊讶的是在她的眼里这样的持续暴雨似乎不足为奇,并做出了“后期有热带系统的影响,雨势还会加大”的预测。
事实证明,她的预测是正确的。9月25日,给海南带来大风暴雨的“海棠”生成了,和“纳沙”一起形成了双台共舞的局面。面对这两个虎视眈眈朝着海南岛靠近的台风,天气网的同事们开始忙得呼呼转:专题、预警、定位、影响、微博、页面……哪个都要仔细盯着随时更新,一会儿这儿有个临时会商,一会儿那儿还有个集体采访,一个台风已经让小编们很忙碌,两个台风更是紧张加忙碌,两个台风还都会给已经“水汪汪”的海南岛添风加水,其中一个还成为了6年来登陆海南的最强台风,个中的忙乱可想而知。
从9月26日到30日的短短5天里,值采访岗的我、墨永卫针对两个台风推出了6篇专访,海南的连线几乎天天跟进,所以打电话给海南省气象台的专家也从“您好,我是中国天气网的记者刘文静。”变成了“张老师,我是昨天采访您的刘文静。”
接着,迎来了国庆黄金周。这个国庆,于很多人是一场大大的放松,然而,于持续关注海南暴雨的天气网小编们,是一场紧张的大战,于选在黄金周去海南度假的朋友们,是一场大大的郁闷。打开我们的工作群,不同于其他节假日的平静,这次的假日值班有点忙,因为“纳沙”才登陆海南不久,“尼格”又冲着海南来了,加上海南国庆旅游高峰,加上一直的持续暴雨,这次的影响非同一般。
国庆长假结束,看着微博上到处转的“泡汤的海南游”“海南黄金周不黄金”,我知道这样的影响必然需要深度综合报道。于是,借助与前期对海南持续暴雨的了解,加上天气网首席气象专家李小泉老师认真和蔼的分析,海南省气象专家耐心的回忆,还有副主编余晓芬悉心的指导,我终于及时推出了独立完成的第一个深度报道及第一个天气视点专题--《“泡”过的海南黄金周 想说爱你不容易》。
对于2011年7月才正式加入中国天气网的我,这是一个转折,也是一次自我证明,而海南的持续暴雨正给了我锻炼实践的机会。因为它,我第一次对一个地方半个多月的天气保持密切的关注,第一次和某个气象专家进行了长期跟进式的沟通交流,第一次对一场暴雨式的天灾有了形象的认识和真切的担忧。
不过,我可不是在对海南暴雨抒发感激之情。在关注后期大量社会报道的过程中,我渐渐发现,气象角度的不可抗力不是全部,这是一场天灾,更是一场人祸。游人过多破坏绿化三亚湾环境日益恶化,“椰梦长廊”百般修复仍难敌台风的破坏,应急排洪工程三年难成…… 每一个人为因素的改善都能减少一部分损失。
在国外,水淹车库,可以向政府索赔;在中国,马路上捉鱼,能成为一大风景。我们在自嘲的同时,更应该思考如何消除天灾中的人祸,不让悲剧一再重演。(文/刘文静)